树立外资车企在华发展全新样本:丰田“立全球更中国”的本地化实践

树立外资车企在华发展全新样本:丰田“立全球更中国”的本地化实践-有驾
树立外资车企在华发展全新样本:丰田“立全球更中国”的本地化实践-有驾
刘晨曦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中国市场以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创新活力,成为跨国车企争夺未来话语权的核心战场。当宝马高调宣布“中国360度全链AI战略”,试图以全链路智能化重塑在华竞争力时,另一家深耕中国市场60年的巨头——丰田早已将本地化战略推向更深维度:将中国市场作为丰田全球的创新中心和驱动力。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丰田正式宣布了“立全球更中国”本地化战略全新升级版和系列举措:通过加速在华事业的全维度进化推动与中国发展速度适配的企业变革,实施管理、研发、产品、生产、销售、服务、合作等全产业链的本地化升级,推动其中国式“继承与进化”战略进入2.0阶段。
从雷克萨斯首次独资在华建厂,到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全链合作,丰田正在以这场系统性变革重新定义本地化的深度——从“适应中国”转向“由中国定义”,以“立全球 更中国”的战略宣言,开启跨国车企深度融入中国发展的全新篇章。
战略破局:用中国智造定义全球标准
未来的汽车工厂不再是流水线的代名词,而是技术迭代的神经中枢。当跨国车企纷纷将高端产能向中国倾斜时,丰田的布局已超越单纯的生产转移,而是直指核心技术话语权的掌控。
早在2025年,丰田宣布雷克萨斯在上海独资建厂,成为首个在华设立全资生产基地的日本豪华品牌。这一决策打破日系车企“技术保守”的固有模式,将生产、研发、供应链彻底融入中国生态,其意义远超产能扩张:雷克萨斯上海工厂由丰田全球BEV开发总裁加藤武郎挂帅,将纯电车型研发、生产、供应链全链扎根中国。
丰田希望,将在中国打磨的商品与技术分享给全球。这种“研发—生产—反馈”的闭环,让中国工厂从制造终端升级为技术策源地,意味着丰田的本地化将不再局限于市场适配,而是以中国为创新策源地,重构全球产品逻辑,也标志着丰田从“技术输入”转向“中国智造反哺全球”。
而在北京亦庄,全球首座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工厂的投产,则展现了丰田更深的战略考量。这一布局不仅填补了中国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空白,更将丰田深耕30余年的氢能技术与中国“双碳”目标深度绑定。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到乘用车的多路径探索,丰田正以“技术沉淀+本地化创新”的模式,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
通过将氢能产业链“押注”中国,丰田既规避了日本市场的规模瓶颈,又为全球氢能标准输出埋下伏笔。
机制革命:研发权与话语权的“中国转移”
丰田本地化战略的质变,核心在于打破跨国企业“总部主导”的传统范式,将研发决策权与产品定义权彻底交给中国市场。
通过ONE R&D体制,丰田整合在华分散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的研发机构,成立统一研发体系,提高研发效率,将决策权从日本总部移交中国。此举彻底打破了跨国车企“总部主导”的传统模式,改变了“日方提案—中方适配”的旧流程,转而由本地团队直接主导车型开发。
而“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的引入,则是丰田本地化战略的灵魂。这些由中国本地培养的工程师,拥有从企划到量产的全流程决策权,其核心使命是将“中国思维”注入产品基因。以全球首发的铂智7为例,中国工程师团队通过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最终打造出一款“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智电新产品。在这种人才赋权机制下,“中国思维”成为丰田全球研发体系的新基因,既保持了全球品质标准,又实现了产品逻辑的本地穿透力。
研发权的转移,树立了跨国车企本地化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前瞻性样本——唯有将产品定义权交给本地团队,才能破解“全球标准与本地需求”的二元对立,真正实现“更中国”。
共赢未来:全链路深耕本地朋友圈
当下,跨国车企的中国战略已从“市场争夺”升级为“生态重构”,唯有深度融入本地创新体系,才能真正赢得未来。丰田的本地化战略绝非单一维度的产能扩张,而是通过覆盖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学术合作的全方位渗透来深耕在华朋友圈。丰田的战略远见在于,将本地化视为与中国汽车产业共同进化的长期契约——这里没有零和博弈,只有以本地化根基推动全球进化的确定性未来。
面对中国市场的智能化浪潮,丰田选择以开放姿态融入本地生态,当其他外资车企仍在单打独斗时,丰田已在中国织就一张覆盖芯片、算法、服务的智能生态网络。
2020年与自动驾驶独角兽Momenta的战略合作,被视为丰田智能化转型的转折点。2024年,这张合作网络进一步扩张:与华为合作鸿蒙座舱系统;与腾讯合作车载社交生态;与小马智行共同推进的Robotaxi项目,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累计行驶近4000万公里。这些合作并非简单“技术嫁接”,而是通过本地团队主导研发(如RCE制度),将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深度融入产品逻辑。
产学研融合是丰田本地化战略的另一重要方面。丰田自1997年与清华大学在安全、环保领域启动联合研究。2024年3月,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第二期签约,聚焦人工智能、碳中和与自动驾驶,标志着合作从技术引进转向共创引领。这种长期主义的技术投入,为丰田积累了深厚的本地化研发资源与人才储备。
2025年,恰逢丰田入华60周年。站在新甲子的起点,丰田提出“立全球更中国”的战略宣言——既强调对“安全安心”“品质可靠”等全球DNA的坚守,更要求以中国智慧驱动进化。其背后更深层的逻辑,在于丰田对“中国定义全球”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中国市场“反哺全球”的期待。
当跨国车企仍在“市场占有率”与“技术控制权”间权衡时,丰田已经认识到,这场竞争不再局限于产能或销量数字,而是演变为谁能更快将中国市场特质转化为全球竞争优势的较量。
从雷克萨斯上海工厂的国产化落地,到中国工程师主导的铂智7全球首发,中国正从“最大市场”进阶为“创新引擎”。这种角色转换的背后,是丰田对中国市场更深层的承诺——本地化不仅是商业策略,更是与中国汽车产业共同进化的长期契约。丰田正以“立全球更中国”的扎根决心和中国式“继承与进化”的战略纵深,书写一个跨国企业与国家市场深度协同的全新样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