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新消息,说的是韩国现代汽车准备推出一款全新的小型电动车,名字叫IONIQ 2,计划在2025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正式跟大家见面。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关注汽车的朋友们心里就开始盘算开了。
现在这个时间点,尤其是在咱们国内,电动车市场已经可以说是打得不可开交了,从几万块的代步小车到上百万的豪华轿车,什么样的选择都有。
现代在这个时候才慢悠悠地拿出一款小型电动车,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它是真的有什么压箱底的绝活,准备后来居上,还是说仅仅是想在全球市场上完成自己的产品线布局,顺便看看中国市场的反应呢?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把这件事前前后后捋一捋,看看这台还没出生的现代IONIQ 2,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首先,这台车长什么样?
虽然现在还只有一些伪装得严严实实的测试车照片和一些专业媒体画出来的想象图,但我们还是能看出个大概。
这台IONIQ 2的外观设计,很明显是延续了现代IONIQ,也就是我们国内说的“艾尼氪”系列的家族风格。
最显眼的就是那种像是电子游戏里像素块一样的车灯设计,看起来很有未来感和科技感。
整个车身看起来圆滚滚的,线条很饱满,不像有些车为了追求运动感搞得棱角分明。
前脸大概率会用上现在很流行的分体式大灯,上面是一条贯穿式的LED灯带,下面才是真正的照明大灯,这种设计能让车头看起来更宽,也更有辨识度。
从侧面看,车顶的线条是往下走的,有点小溜背的感觉,配合上扬的腰线,让这台小车显得不那么呆板,多了几分活泼。
总的来说,它的设计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年轻人去的,要的就是那种在车流里一眼就能被认出来的独特性。
再来说说它的“出身”。
这一点其实比外观更重要。
根据目前的消息,现代IONIQ 2和它的兄弟车型起亚EV2,都将诞生于现代汽车集团专门为电动车开发的E-GMP平台。
这个平台可不是个简单的东西,它就相当于盖房子打的地基,是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
这和很多早期“油改电”的车型有本质区别。
那些“油改电”的车,说白了就是把原来放发动机和油箱的地方,硬塞进去电池和电机,空间利用不合理,车身配重也容易出问题。
而像E-GMP这样的纯电平台,从一开始就考虑好了电池要放在底盘最中间、最低的位置,这样一来,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会宽敞很多,而且车辆的重心低,开起来会更稳当。
现代旗下卖得不错的IONIQ 5和起亚EV6都是这个平台的产物,所以在技术底子上,IONIQ 2的起点并不低。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性能和续航怎么样呢?
官方还没公布具体数据,但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现代前不久刚发布的另一款更小的电动车,叫INSTER。
那台INSTER的标准版,电机最大功率是71千瓦,最大扭矩147牛·米,配的是一块42千瓦时的电池,在欧洲的WLTP测试标准下,续航里程是300公里。
这里要解释一下,WLTP这个标准比我们国内常见的CLTC标准要更接近真实驾驶情况,所以这个300公里的数据还是比较实在的。
IONIQ 2的定位比INSTER要高一点,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它的动力和续航表现应该会比这个数据更好一些,但估计也不会超出太多,可能主打的续航版本会在350到400公里这个区间。
对于一台主要在城市里代步的小车来说,这个续航水平也算是够用了。
好了,车的基本情况我们了解得差不多了。
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来了:如果这台车真的进入中国市场,它能卖得动吗?
这恐怕就要给现代汽车泼一盆冷水了。
我们不妨环顾一下国内的小型电动车市场,那已经不是“竞争激烈”可以形容的了,简直就是一片“血海”。
领头羊比亚迪,旗下的海豚和海鸥两款车,加起来一个月能卖掉好几万辆,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尤其是比亚迪海鸥,顶配车型官方指导价才八万多块钱,续航里程能做到405公里(CLTC标准),各种配置也给得很齐全。
旁边还有五菱缤果,也是一个价格屠夫,凭借可爱的外观和超低的价格,同样卖得风生水起。
此外,还有哪吒、零跑这些新势力品牌,也都在这个价位区间里布局了很有竞争力的产品。
我们来做个设想。
考虑到现代的品牌定位,以及E-GMP纯电平台的成本,这台IONIQ 2未来的定价,很可能要落在12万元甚至15万元以上的区间。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消费者,你会愿意花几乎是比亚迪海鸥两倍的价钱,去买一台在续航、空间、配置上可能都没有明显优势,甚至还有所不如的合资品牌小车吗?
我想,对于绝大多数务实的家庭来说,这个选择题并不难做。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像现代这样的传统合资品牌,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转型过程中,显得有些步履蹒跚,甚至可以说是水土不服。
我们看看现代目前在中国市场正式销售的纯电动车,严格来说只有一款,就是那台高性能版的IONIQ 5 N,售价接近四十万元。
这台车性能确实炸裂,但它更像是一个用来展示技术实力的“大玩具”,而不是面向普通大众的走量产品。
它能告诉市场“我有造好电动车的能力”,但普通老百姓并不会为这份“能力”买单。
当然,现代自己也清楚这个问题。
所以,北京现代正在准备推出一款真正面向主流市场的纯电SUV,叫作ELEXIO,号称续航里程最高能达到722公里,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上市。
这个数据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它要面对的对手,是比亚迪宋PLUS、元PLUS,广汽埃安Y,深蓝S7这些早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狠角色”。
在如今品牌光环逐渐褪去,尤其是在新能源这个新赛道上,现代的品牌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
消费者买电动车,越来越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智能化的体验和看得见的性价比。
我们的国产品牌,不仅在三电技术上实现了追赶甚至反超,更在车机系统、智能驾驶、用户服务这些“软实力”上,牢牢抓住了中国用户的喜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想单凭一两款产品就想扭转局势,其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台IONIQ 2,它更像是现代在全球战略下的一步棋。
在欧洲等市场,小型电动车的竞争远没有中国这么白热化,IONIQ 2凭借其出色的设计和纯电平台的优势,或许能和大众ID.2、雷诺5等车型竞争一下市场。
但如果想把它原封不动地拿到中国来卖,恐怕前景并不乐观。
它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竞争,更是整个市场环境、消费习惯和品牌认知的巨大差异。
对于今天的中国消费者而言,一辆车好不好,早已不是看它车头上挂的是不是外国标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