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华为在自动驾驶这块儿吆喝了这么多年,结果第一张L3牌照竟然让合作伙伴给抢走了!
这事儿发生在八月初,说起来真是够讽刺的。余承东那张嘴,天天喊着L2.9级自动驾驶多厉害,结果临门一脚就是踢不进去。最后L3级牌照却给了广汽昊铂,这脸打得,啪啪响啊!
咱先说说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广汽昊铂这次拿到牌照的是A8增程版,人家搭载的还是华为的ADS智驾系统。你说气不气人?技术是华为的,光环却让别人拿走了。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研发了一道菜,结果邻居家用你的配方先开了饭店,还火了。
余大嘴这下真的尴尬了
说起余承东这人,那嘴巴是真能说。这些年在各种发布会上,什么“遥遥领先”、什么“吊打友商”,反正牛皮吹得震天响。特别是在自动驾驶这块儿,L2.9级别说得那叫一个神乎其神,好像马上就要突破似的。
可现在倒好,那层窗户纸始终没捅破,反倒让合作商给捅破了。这不是打脸是什么?就好比考试的时候,你天天说自己能考第一,结果同桌用你的复习资料考了第一,你还在及格线上挣扎。
更扎心的是,昊铂A8增程版计划成都车展亮相,11月就上市了。人家时间卡得死死的,华为的享界S9还得等到第四季度才上市。这时间差,简直就是给华为当头一棒。
技术在手,首发权却丢了
华为这些年在汽车圈的路子很清楚——技术控场,品牌赋能,软硬件一起抓。按理说,这套ADS系统是华为的看家本领,结果呢?技术还在自己手里,可首发的光环却让别人戴走了。
这就像你开了个武馆,教了一帮徒弟,结果徒弟拿着你的功夫去参加比赛,拿了冠军,所有人都以为他比你厉害。你说这心里得多憋屈?
享界S9现在真的难办了。人家本来定位就是技术旗舰,现在旗舰还没起航,昊铂已经插上了L3的“国旗”。这下好了,同样的技术平台,用户肯定要问:凭什么昊铂有L3,你享界还没有?
这张牌照的含金量可不是闹着玩的
咱得说清楚,这张L3牌照可不是什么概念炒作,这是真刀真枪能上路的玩意儿。意思就是说,在特定场景下,车子可以自己开,驾驶员不用时时刻刻盯着方向盘。
你想想,这对于天天开车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堵车的时候可以刷手机,长途驾驶不用那么累,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便民功能。所以谁先拿到这张牌照,谁就占了大便宜。
行业里一直在等谁先吃螃蟹,毕竟L3上路要过法规、测试、保险三关,哪一关都不好过。广汽这次能率先突围,说明人家不光技术过关,在流程、关系、时机把握上都有两把刷子。
华为的算盘打错了
华为的如意算盘原本是这样的:用享界S9给ADS系统立标杆,展示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可现在倒好,变成了广汽给华为做技术背书。这角色转换,想想都觉得膈应。
更要命的是,享界S9的溢价理由少了一半。人家卖的不是价格,而是“高端+最新ADS”的概念。现在最新ADS的L3首发被别人刷掉了,消费者凭什么花更多钱买你的车?
这就好比两家手机店卖同一款处理器的手机,结果隔壁家先发布了,还便宜。你说消费者会怎么想?肯定觉得隔壁家更厉害啊!
广汽这波操作太精明了
咱不得不佩服广汽这次的操作。L3首发红利,一石二鸟。第一,帮A8增程版打开知名度,毕竟首发总是有话题性的。第二,顺手给华为ADS做了技术验证,证明这套系统确实靠谱。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背书的方向完全反了。本来应该是华为的“亲儿子”给华为立标杆,现在成了“干儿子”给华为认证技术。这关系,想想都觉得微妙。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事儿其实是好事
撇开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不说,对咱老百姓来说,这绝对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L3自动驾驶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真正正可以买到、用得上的功能。
以前厂商吹牛皮,说什么自动驾驶多厉害,结果买回家一试,还是得老老实实握方向盘。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官方认证,至少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可以解放双手了。
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几个月,昊铂A8和享界S9肯定要在市场上正面硬刚。一个是L3首牌+增程技术,一个是华为正牌+豪华定位,到底谁更受消费者欢迎,还真不好说。
可以预见的是,车圈儿肯定会有一场大讨论。支持华为的会说技术还是华为的,昊铂只是代工;支持广汽的会说实力就是实力,谁先做出来谁就厉害。
华为需要反思什么?
这次事件给华为上了一课:在合作生态里,技术领先不等于节奏领先。你技术再强,如果合作伙伴更会玩,照样能反客为主。
华为一直以来都很强势,觉得自己是技术老大,合作伙伴都得听自己的。可这次广汽的表现说明,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技术输出,而是双方的能力互补。
说白了,华为可能太专注于技术本身,而忽略了市场节奏的把控。技术是基础,但市场timing同样重要。广汽这次抓住了审批窗口,实现了弯道超车,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写在最后
这事儿让我想起那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华为的技术确实硬,但在市场游戏里,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会玩策略、会抓时机、会处理关系。
广汽这次的成功,给所有合作伙伴都上了一课:跟着巨头学技术,但不要忘了自己的主动性。有时候,学生超越老师,不是因为学生更聪明,而是因为学生更懂得把握机会。
你觉得华为这次的“失手”是技术问题还是策略问题?在技术合作中,主导方应该如何平衡技术输出和市场控制?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