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大众朗逸可是合资紧凑型车市场里的“常青树”。但你敢想,现在2025款的起步价直接干到了 6.42万?没错,这可不是优惠后价,而是官方指导价。
这不是你熟悉的大众了。
老百姓看傻了,网友热议炸锅了,车圈分析师也在重新计算这笔账——大众到底图啥?
一、大众终于坐不住了?6万出头,直接扎进价格战核心区
传统印象里,大众等合资品牌一向以“品牌附加值”自居,哪怕配置拉胯、价格偏高,也总能靠“德味”撑起销量。可这两年风向变了。
从比亚迪秦到五菱星光,自主品牌接连在6-8万元区间放出狠招,合资如果不动,基本只能看着市场份额流失。
大众朗逸这次低价入场,不是简单的打折促销,更像是一次战略性俯冲。不拼不行了。
二、动力、底盘、配置,便宜是真便宜,但基础不含糊
很多人看到这价格的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缩水”?但朗逸的硬件水平,依旧保持着大众一贯的“实用派”思路。
1. 动力方面:
搭载的是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6AT自动变速箱。最大马力110匹,扭矩141牛·米,虽然谈不上猛,但胜在平顺、稳定。家用代步、城区通勤,都够用。
2. 底盘架构:
依旧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结构,听起来是“板车”没错。但大众调校功底还在,舒适性和转向手感维持住了这个级别应有的水准,开着不散,坐着不累。
3. 配置方面:
入门款虽简配,但基本安全配置齐全——ESP车身稳定、主副驾安全气囊、LED大灯、倒车雷达都有。中高配则补齐中控屏、手机互联、智能语音等功能。
一句话总结:不是“惊艳型”,但也不是“减配坑爹型”。
三、ID.3同步大跳水,电车路线也在重新布局
除了朗逸这波“低价刺激”,大众在电车方向也动作频频。ID.3目前售价压到了11.99万起,成为15万内合资纯电市场少数能打的角色。
1. 动力参数:125kW最大功率+310N·m扭矩,百公里加速约7.3秒。对于通勤或家庭用车来说,性能已经足够有余。
2. 空间体验:2765mm轴距保证了后排空间,实际乘坐表现优于大多数同级别对手。
3. 智能配置:L2级辅助驾驶、12.9英寸大屏幕、语音交互等功能,逐步贴近国产电车体验。
不足也不是没有。比如隔音一般,电机噪音在低速时略明显;内饰质感不算高级,但整体仍称得上是合资电车中的“实用之选”。
四、大众这盘棋,下的是“市场存量争夺战”
面对新能源大军的压境,传统合资品牌的燃油车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做减法。
要么价格砍下来,要么配置加上去,再不然,就靠品牌撑一撑“最后的体面”。
大众显然选择了主动出击:用价格换关注度、用配置换留存率、用品牌换转型窗口。
这不是一场短期优惠战,而是合资车企在华战略重构的缩影。
五、结语:卷不卷你说了算,但这波真没划水
你可以说,大众是被逼急了;也可以说,这波是战略清仓。但从产品力来说,朗逸和ID.3目前的性价比确实上来了。
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买辆品牌靠谱、开着省心的代步车,现在确实是个“入场窗口期”。
当然,最终买不买,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定位——
想追求技术配置的,可能还是国产更香;
想省心、保值、开着踏实的,合资价格再下探,也许能重新被拉回来一点。
你怎么看大众这波“价格突袭”?
A. 真香警告,合资要是一直这样早就打赢了!
B. 看上去不错,但心里还是偏向国产那边
C. 我只等ID.3价格继续探底,12万内就下手!
欢迎留言,我们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