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了,现在市面上所有车上的智驾系统都没达到自动驾驶标准。简单说就是那些能自动跟车、自动变道的功能都只是辅助系统,关键时刻还得人自己操作。如果开车时手离开方向盘、眼睛不看路,出了事可能会有民事赔偿、罚款甚至坐牢的风险。
前几天北京有个人就摊上官司了。他开着新能源车用了智驾功能,双手完全撒把,结果追尾前面货车。交警调监控发现,他当时还在玩手机,系统提醒了好几次都没理会。最后法院判他全责,不仅要赔维修费,还被扣分罚款。
其实这类事故早有先例。今年上海有司机靠智驾系统跑高速,系统突然失灵了他都没发现,差点撞上施工路段的隔离墩。现在交警查得严了,有的路段装了新设备,能清楚拍下车内情况,就算你偷偷脱手也会被逮住。
厂家宣传时经常用"智能""自动驾驶"这些词,可实际上都是L2级别以下的辅助功能。日本规定特别严,连广告词都不让乱用,必须写明"非完全自动驾驶"。咱们这边现在也在加强管理,最近连新增了违法代码"0795"专门对付脱手驾驶,不少地方开始试点抓拍了。
说到责任划分就更麻烦了。要是出事故是系统故障,车企得担责;要是人没及时接管,那驾驶员也脱不了干系。去年有个案子闹了挺久,车主说系统有问题,车企说是他没按规矩操作,最后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现在交管部门盯得紧,主要是因为这类隐患太多。你看德国虽然法律宽松,但出了事故还是得驾驶员先赔。再说交警查起来也不含糊,有的用"10秒观察法",看你长时间脱手就开罚单。
最近还有新闻说,明年起新车必须装驾驶员监测系统,开车打瞌睡或者玩手机都被监控。不过有些人还是不信邪,觉得智驾系统靠谱。结果真遇上紧急情况,系统反应不及人的例子多了去了。
前两天我路过车管所,听说他们准备改驾校课程,以后学车得加考"人机协作"项目。教练说就是要让新手明白,再高科技也得人当主心骨,千万别把命交给机器。
北京那个脱手追尾的车主现在还在申诉,但他玩手机的证据铁板钉钉。看来不管多先进的系统,开车时眼和手都不能离方向盘,这道理早晚得吃一堑长一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