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冲刺百万辆大关!朱江明“马拉松式造车”背后有何秘密?

“现在当‘大哥’是什么感觉?”这是昨晚零跑发布会后,媒体对零跑CEO朱江明抛出的一个问题。朱江明的回答却让人眼前一亮,他说“从来对成功视而不见。”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佛系”的回应与他一贯不苟言笑的外表倒是有些相得益彰,但这短短一句话里藏着的智慧,才真正令人回味无穷。

零跑汽车冲刺百万辆大关!朱江明“马拉松式造车”背后有何秘密?-有驾

此刻的零跑,确实创下了令人羡慕的成绩。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内,零跑汽车累计交付了395,516台,连续七个月月交付量位居新造车势力第一。更令人吃惊的是,今年9月,他们的第100万台整车正式下线,跃然成为国内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面对这样的成绩,外界质疑声和赞美声齐飞,可谓“出头鸟”不止迎风,还得挨打。

说到零跑的成功,总有人把原因归结为“高性价比”,价格亲民,配置门槛低嘛。但是否真如外界所言,仅仅是靠便宜?这个说法显然太轻浮了。要知道,理工男当老板,总有一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偏执与痴迷。朱江明创办零跑时显然也不例外。人家靠的是什么?是骨子里的“造车野心”和不达极致不罢休的工程师精神。这份执着可不是挂在嘴边的噱头,而是从底层技术到用户体验的踏实追求。朱江明曾经说过,他造车的目标并不是简单的跟风或者追热点,而是出于一个发自内心的质朴愿望让中国无车的普通家庭,都能开上属于自己的车。这听起来还是挺暖的,有点“家国情怀”那味儿吧?

零跑汽车冲刺百万辆大关!朱江明“马拉松式造车”背后有何秘密?-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情怀也不是免死金牌,汽车行业从来都是个马拉松,与朱江明同为新势力造车领域的其他品牌,像蔚小理、哪吒、甚至曾经的威马,哪个没尝到过销量称王的滋味?你追我赶的竞赛中,有的风光过,有的已经掉队。零跑能熬到“百万俱乐部”,靠的可不只是几个响亮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发力。在别人把目光聚焦在传统的电动车市场竞争中,零跑绕道而行,另辟蹊径,“来一场自我革命”,押注智能化平台和技术驱动,这正是其野心的最佳佐证。

回过头来看,其实所谓的“大哥”这个名号压根没啥大用,甚至听起来有点像个街头混混的江湖头衔。汽车行业追求的可是全球化视野和长期的战略创新,像零跑这样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成绩再亮眼也需要冷静应对市场变化。这行业不比其他领域,快跑只是一招,稳住阵脚、品牌积淀才是真正需要深耕的软实力。

有意思的是,朱江明最后的一句话让人颇有感触,他说“汽车行业是个长期的马拉松,谁跑到最后现在还不一定。”这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句俗话,“别嫌起跑慢,有本事笑到最后”。那些习惯于用“高性价比”一刀切评价零跑成功的人,显然忘了技术创新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技术沉淀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朱江明并没有因为当下的成绩而飘飘然,而是直面行业的深水区,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为目标。这番谦逊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他一路陪伴零跑成长中积攒的真知灼见,用华为掌舵人任正非的话来表述自己的战略思维,不仅点题,还表现出稳扎稳打的姿态。

行业竞争本就如同一次长跑,参赛选手千千万万,下一秒谁会青云直上或者遭遇滑铁卢,没人敢打包票。科技的进步也依然扑朔迷离,你永远无法预测未来方向会被哪个创新点彻底颠覆。零跑这位“暂时领先”的玩家,能否将这种“第一”的荣耀足足带到冲刺的终点线?这不仅需要它继续坚持初心,更得靠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以及不怕受打击的韧劲。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人生的马拉松里,作为旁观的吃瓜群众之外的选手,你又准备如何跑完全程而不缺氧?专业不一定拼得过天赋,但坚持或许能帮助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闯出不平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