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释放三大信号:外资猛攻、流量退潮、智驾急刹车

上海车展现场,蔚来CEO李斌连续6小时亲自讲解新车,围观者却屈指可数。这与一年前雷军被围堵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今年车展期间高管直播场次同比下降47%,某车企副总直言:“CEO的时间应该花在研发和团队管理上,而不是当网红。”流量退潮背后,是消费者对营销话术的免疫——第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榜单中,比亚迪、长安等低调车企稳居前二,而过度依赖高管IP的新势力排名明显下滑。

上海车展释放三大信号:外资猛攻、流量退潮、智驾急刹车-有驾

日产展台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面对新发布的纯电车型N7,当场发出疑问:“这还是我认识的日产吗?”东风日产高管回应:“不转型只能等死。”本届车展,外资车企推出11款全球首发新能源车,奥迪宣布与华为合作智驾系统,丰田更是砸下重金在上海建纯电研发中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73%的德系车企计划未来3年追加对华投资。一位大众工程师坦言:“中国市场的技术迭代速度,比德国总部预测的快了至少两年。”

上海车展释放三大信号:外资猛攻、流量退潮、智驾急刹车-有驾

地平线发布会现场,创始人余凯临时修改PPT,将“城区自动驾驶”改为“辅助驾驶系统”。这个紧急调整源于工信部4月16日的闭门会议——车企被要求72小时内清除所有“自动驾驶”相关宣传。长城汽车连夜建立智能驾驶宣传语料库,理想L6车型紧急更名,华为在宣传视频中全程标注“(辅助)”。某车企市场总监透露:“现在每句文案都要法务部、技术部双审,错一个字可能面临百万罚款。”

奇瑞展区被5000名海外嘉宾挤爆,这些来自中东、东南亚的经销商围着工程师追问电池技术参数。华为展台每天接待超200家外资供应链企业,Momenta的自动驾驶方案被三家欧洲车企当场签下试用协议。值得关注的是,零部件展区面积同比扩大38%,首次出现外资采购商数量超过国内观众的现象。某国产激光雷达厂商晒出数据:车展4天斩获的海外订单,抵得上去年全年业绩。

21个品牌从展馆消失,包括曾年销30万辆的雪佛兰和号称“东方特斯拉”的高合。上汽集团包下整个展馆力推十大品牌,奇瑞豪掷千万布置8000㎡展台,这些动作与其港股上市计划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合资车企开始“断臂求生”——东风本田砍掉半数燃油车型,将研发预算全部投向电动化。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6%,但行业平均利润率跌至3.2%,比三年前下降68%。

这场车展暴露出汽车产业的残酷现实:流量泡沫破裂后,技术储备和资金链成为生死线。当外资带着本土化产品卷土重来,当政策红线锁死营销想象空间,那些还在玩概念、炒噱头的企业,或许连上牌桌的机会都将失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