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汽车圈里出了一件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儿。
咱们都熟悉的大众汽车,这个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竟然在俄罗斯被一家本土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它破产。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开玩笑?
大众一年挣那么多钱,怎么可能因为一笔听起来不算天文数字的债务就破产呢?
但这事儿千真万确,而且背后的来龙去脉,比单纯的欠钱不还要复杂得多,可以说是一场商业、法律和政治交织在一起的大戏。
要弄明白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倒一倒,看看大众汽车和俄罗斯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很多年里,大众在俄罗斯的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
俄罗斯市场大,对汽车的需求很旺盛,大众看准了这个机会,但直接从德国卖车过去,关税太高,价格下不来,不好跟别人竞争。
于是,大众就想了个很聪明的办法,就是找个俄罗斯本地的合作伙伴,在当地建厂生产,这样就能省掉一大笔关税,车价也更有吸引力。
这个合作伙伴就是俄罗斯有名的汽车制造商——高尔基汽车厂,也就是GAZ集团。
双方在2005年就牵手合作,关系一度非常好。
大众提供技术和品牌,GAZ提供工厂和工人,在下诺夫哥罗德的工厂里组装生产大众途观和斯柯达明锐这些咱们都很熟悉的车型。
这个合作可以说是双赢,大众在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一度成为俄罗斯最畅销的外国汽车品牌之一,2021年的时候,一年能卖出20万辆车。
而GAZ集团也通过合作,升级了技术,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就像一段成功的跨国联姻。
但是,好景不长。
2022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俄乌冲突爆发了,紧接着欧盟就对俄罗斯搞了一轮又一轮的制裁。
其中有一条,就明确禁止欧盟企业和俄罗斯的汽车公司进行任何技术和生产方面的合作。
这一下,就把大众汽车架在了火上烤。
一边是白花花的银子和巨大的市场,另一边是欧盟总部的政治命令。
面对这个两难的选择,大众最终还是选择了“听话”,在2022年5月,单方面宣布终止和GAZ集团的所有合作协议,并且在后来把在俄罗斯的工厂、门店等核心资产全都打包卖掉,全面退出了俄罗斯市场。
大众这个决定,从他们公司的角度看,可能是为了遵守规定,规避风险,算是一种“止损”。
但对于他们的俄罗斯合作伙伴GAZ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是赤裸裸的背叛。
你想想,GAZ为了配合大众的生产,之前可是投入了上亿欧元的真金白银去改造升级生产线,几千名工人就指着这个工厂吃饭,仓库里还堆着大量为生产大众汽车采购的零部件。
大众一句话说不干了,工厂立刻停工,昂贵的设备成了摆设,几千名工人面临失业,之前投入的巨额资金也打了水漂。
这笔账,GAZ集团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
于是,被“抛弃”的GAZ集团就把大众告上了俄罗斯的法庭,要求赔偿工厂停工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及未来好几年的预期利润损失,加起来总共是172亿卢布。
这场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后俄罗斯法院在2024年3月做出了判决,认定大众单方面终止合同是严重违约,必须赔偿GAZ集团169亿卢布。
官司是打赢了,判决书也拿到了,按理说GAZ就该拿着它去找大众要钱了。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GAZ并没有自己去追这笔债,反而在2024年11月,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它把这笔价值将近170亿卢布的债权,以1.2亿卢布的“白菜价”,转让给了一家叫做卡梅亚的俄罗斯公司。
170亿的债权,卖了1.2亿,折扣率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这简直就像是白送。
GAZ是算错账了吗?
当然不是。
这背后其实是一步非常精明的棋。
大家可以这么理解,GAZ集团本身是一家大型的、有国有背景的企业,它直接去跟大众这样的跨国巨头在国际上掰手腕,可能会有很多顾忌和不便。
但现在,它把这个权利转让给卡梅亚这家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卡梅亚就像是一个被雇来的“专业讨债人”,它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这笔钱要回来,或者说,让大众因为这笔钱而付出代价。
所以,这场看似亏本的买卖,实际上是GAZ花了一笔小钱,请了一个代理人,来专门对付大众。
这下,主角就换成了卡梅亚公司。
它拿到了合法的债权之后,就直接向法院扔出了一个“王炸”——申请大众汽车破产。
大众当然不承认,也上诉了,说GAZ转让债权的时候没正式通知它,而且转让价格低得离谱,肯定是恶意的。
但俄罗斯法院根本没采纳大众的说法,认定债权转让合法有效。
这下,从法律上讲,卡梅亚公司就成了大众在俄罗斯名正言顺的债主。
那么,大众真的会因为这169亿卢布就破产吗?
说实话,可能性几乎为零。
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家大业大,一年的净利润都上百亿欧元,这笔钱对它来说虽然不是小数目,但也远不至于伤筋动骨。
更重要的是,它在俄罗斯的资产早就卖光了,人也走了,俄罗斯法院就算真的判它破产,也没办法跑到德国或者中国去查封它的工厂和资产。
既然如此,那卡梅亚公司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这其实就是一种“极限施压”的策略。
它的目的可能根本就不是真想让大众破产,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在全世界面前,把大众不负责任、背信弃义的形象给坐实了。
这就好比,虽然不能把你怎么样,但天天在你家门口敲锣打鼓,让所有邻居都知道你欠钱不还,让你声名扫地。
这对大众品牌的信誉,尤其是在俄罗斯以及周边的中亚、东欧等市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其实早就对这类事情有过评论。
就在这场风波之前,普京就在一个经济论坛上公开表示,像大众、保时捷这些曾经是欧洲工业骄傲的企业,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
他认为,这不是因为它们的技术不行了,而是因为这些企业被本国政府绑上了地缘政治的战车,为了配合制裁,主动放弃了俄罗斯这样巨大的市场。
这种为了政治而牺牲商业利益的做法,就像是“自残”,最终会毁掉欧洲制造业的根基。
现在回头看大众的遭遇,普京的这番话可以说是精准预言了。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清了一个现实。
当大众这些西方车企因为政治原因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后,留下的巨大市场空白,被谁填补了呢?
答案非常明显,就是我们的中国汽车品牌。
数据显示,在西方车企退出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一路飙升,从原来的不到10%迅速增长到超过50%,成为了俄罗斯市场的绝对主力。
这说明什么?
说明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政治口号。
消费者需要的是好用、实惠、能买得到的产品。
当一些企业选择离开时,自然会有另一些企业抓住机会,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走向全球的绝佳机会。
大众在俄罗斯的教训也给所有跨国企业上了一课:商业的根基在于市场和信誉,如果把企业的命运押在变幻莫测的政治博弈上,最终很可能输得一败涂地,还会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在自己曾经耕耘过的土地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