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绞肉机”从未停歇,但小鹏汽车,这个一度被唱衰的“新势力”,却在2025年第二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咋舌的成绩单:营收翻倍,净亏损大幅收窄63%,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这并非偶然,而是其掌舵者何小鹏,那个被戏称为“科技直男”的男人,多年来对技术“偏执”的必然结果。这不仅仅是小鹏的数字胜利,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残酷淘汰赛中,通过技术深耕和经营优化实现突围的深层行业命题。
何小鹏的办公室,深夜依旧灯火通明。屏幕上跳动的财报数据,映照着他深邃的目光,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醇香,也夹杂着一丝历经磨砺后的坚韧与释然。这份成绩单,是小鹏汽车从泥潭中艰难跋涉的印记,更是何小鹏对技术“偏执”的最好注脚。从UC到小鹏,他始终坚信技术是驱动变革的核心力量。曾几何时,小鹏汽车深陷销量低迷、市场质疑的泥沼,甚至有“蔚小理团灭论”的悲观论调甚嚣尘上。那段日子,何小鹏在深夜的办公室里,紧盯着不断跳动的订单数字,眉头紧锁,指尖轻叩桌面,仿佛能听到市场冷酷的回响。但他没有选择妥协,反而将资金和资源更坚定地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尤其是在智能驾驶和电动化平台上的布局。他曾在内部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指出:“小鹏汽车不要卷价格,要卷科技,要走出中国,走向全球,向新质生产力、具身智能方向走。”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执着,在当时看来或许是冒险,但如今看来,却是小鹏汽车走出困境的关键。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研发开支高达22.1亿元,同比增长50.4%,环比增长11.4%。这笔巨额投入并非盲目,而是精准聚焦于智能化和电动化新一代技术平台的升级。何小鹏曾多次强调,公司已全面完成新一代技术平台的升级,与竞争对手拉开了技术代差,这将使其大产品周期产生更强势能,加速规模增长。正是这种对技术研发的“偏执”,让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护城河。例如,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其单颗芯片有效算力可达英伟达Orin-X的3倍,并支持L3级智能驾驶辅助。一位参与图灵芯片研发的工程师回忆:“何总对芯片的每一个架构细节都亲自过问,2022年初发现架构问题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即使意味着数亿元的损失,也坚决要求推倒重来,只为追求极致的性能和真正的‘有用算力’。”这种对“正确”技术路线的坚守,展现了何小鹏作为技术出身企业家的纯粹与魄力。
在小鹏G7的“AI”智能座舱中,AI大模型被部署在本地,用户无需联网即可使用。当驾驶员轻声唤出指令,车机即刻以自然流畅的语音回应,甚至能模仿家人声音,让车内充满温馨的“人情味”。一位G7车主分享道:“坐进车里,感觉它真的能‘思考’,导航时,华为AR-HUD将光毯精准铺在路面,仿佛指引着方向,遇到电瓶车‘鬼探头’,屏幕上会直接亮起醒目的警示,那种安心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对用户感官体验的极致追求,正是何小鹏技术偏执的生动体现。
何小鹏对技术的投入,不仅体现在前瞻性的研发上,更在于将这些“硬核科技”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力。小鹏MONA M03的成功,以及小鹏X9等高端车型的市场表现,都证明了技术下放策略的有效性。MONA M03作为小鹏的低价位车型,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超10万台,成为销量增长的强劲引擎。而X9等高毛利车型占比的提升,则推动了小鹏汽车毛利率的显著改善。这背后是何小鹏对产品策略的精准把握和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他成功地在销量与利润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何小鹏清醒地认识到,仅靠销量增长无法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盈利能力才是衡量企业健康度的核心指标。小鹏汽车第二季度毛利率达到17.3%,汽车毛利率14.3%,实现了连续八个季度的改善。这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以及技术授权等方面的多重努力。例如,与大众的合作模式为辅助驾驶系统授权提供了成功范例,也为小鹏汽车带来了可观的技术授权收入。东吴证券的研报也肯定了小鹏“近乎偏执的技术投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其中60%以上集中在智能驾驶领域。这种来自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认可,进一步印证了何小鹏战略的坚定性与投入的价值。一位与小鹏合作的供应商代表曾私下表示:“何小鹏对技术标准的严苛是出了名的,一个微小的参数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批次的返工,但他对技术细节的执着,也确保了最终产品的卓越性能。”
展望未来,何小鹏的“技术偏执”将带领小鹏汽车走向何方?他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计划在2025年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至60个国家和地区,并力争2027年剑指全球新能源出口前三。同时,在飞行汽车和AI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布局,也展现了何小鹏对未来出行生态的宏大构想。小鹏“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已获得近4000台订单,并计划于2026年量产;IRON人形机器人也已进入工厂实训,其机械腿在复杂地形的通过率提升40%。何小鹏的每一步,都围绕着“科技”二字,试图构建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未来出行版图。这份偏执,不仅是何小鹏个人的印记,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突围的关键密码。正如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所言:“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淘汰赛中存活下来并引领未来。何小鹏的偏执,恰恰是小鹏汽车的生存之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