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一声轰鸣,停车场里掀背式车尾微微上翘,四根排气管静静流露着“不我不俗,我只是贵”的态度。前脸四眼大灯下,停着一辆新款的保时捷Panamera。有人路过,停下脚步低声议论着:“这车,真得有一说一,气势很足。”有人顺手掏出手机拍两张,然后迅速拉到评论区,看一场属于屏幕前的“定价群殴”。
129.8万的起步价,把大多数人直接挡在门外。如果你愿意为一台V6掏钱,准备好谈一次“裸车落地价”和“选装套餐”的心理建设。配置表里那块石英钟,像窗台上的猫,存在感微妙。有人喜欢,有人说“这不就是氛围灯的升级版么?”而车身长度超过了5米,你要真把它开到二环路上,倒像是穿着西装去爬山——优雅得有点用力过猛。
说到动力,2.9T V6型353匹马力,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已经是马路杀手级别的配置。开着它,你可以稳坐上海外滩“金融一条街”的停车位,也可以成为车友群视频里的常驻嘉宾。“V8呢?”有人追问。官方故作神秘,具体参数遮遮掩掩,像是饭店菜单上那道“私房菜”,你得先会点头。
内饰并无惊喜,12.6寸仪表和10.9寸中控屏算是常规操作。连保时捷从来不送的“按摩座椅”、“音响系统”,都要逐项自费,“裸车只是给你看个数字,买完车你才知道什么叫‘商城付费’。”这种做法,淘宝编辑看了都要说句“专业”。
这一波定价,无数人说保时捷是“情怀溢价”。道理很简单,百万级轿车里的对手其实不少,奔驰CLS和奥迪A8L已经卖了多年。Panamera的玩法偏运动,但又不是小号718或者911,那种“激进的肌肉感”看来并不会直接攻略所有年轻人。五米长车,要“运动”,怎么都像是健身房里练了十年的大叔,走进一群大学生里端着奶茶。
最有趣的是那块石英钟。你得承认,机械审美已经是“复古的贵族”。年轻买家追求数字化和智能化,你放块石英钟进去,有点像在个性菜单里硬加一道主食:“吃不吃是你的事,加上去才叫档次。”品牌的这一手策略好比银行里领VIP卡,关键不是“给你什么”,而是“让你觉得自己不是路人”。
分析动力组合,2.9T其实满足99%需求,剩下1%是要用来“派头”。保时捷搭8挡双离合,玩得很职业,但百万价位谁还跟你聊着“变速箱齿比”?现在的年轻人把性能参数挂嘴边,更多是为了朋友圈“挂名”,真开起来,能和父母出门不晕车、能和朋友去自驾不吵架,已经算得上“有用的马力”。
这就是现实:“豪华选车=自我身份认定”。有人说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保时捷逆势推大马力燃油车,是不是一场自恋型营销?也许你得相信这个级别的客户不是考虑换电池,而是考虑换别墅。有钱人和忠粉,才是“燃机最后的避风港”。你说新能源“香”,他们只会笑笑:“新能源适合那些996打卡的朋友,周末休息还是要点仪式感。”
定价争议,其实是选装焦虑的翻版。像苹果手机一样,单机只是入场券,配件才是战场。你想要听得出低音的音响,还得另掏一笔钱。这种套路,消费者习惯了,偶尔还会吹一句:“定制化体验是不是代表独一无二?”说白了,“独一无二的价格”,也是一种身份标签。
市场潜力跟“年轻人新选择”无关,和“谁在钱多时候讲究吃什么”有关。科技公司老板成了新目标客群,对智能座舱和运动性能的追求,和老一辈企业家讲排场又不太一样。但不管怎样买,落地时多花十万八万,最起码能在饭局上多吹几分钟。
对于厂商来说,真正要赚的不是那台车本身,而是一道道“选装套餐”。简单说,定价只是开胃小菜,交付的过程才是主菜。看似冷静分析,其实都是情怀和钱包的互相拉锯。
车圈里有句老话:“真正想买Panamera的人,不会因为贵而放弃。不想买的人,一分钱都觉得亏。”我经常被问到:“假如你有130万,你会买这个吗?”说实话,作为干刑侦的我,先查查自己银行卡余额——如果余额显示“充足”,那我也许会选台电动车,毕竟加油站不是案发现场。
这一届年轻人,挑车已经很职业,但也很现实。选运动还是选舒适,买燃油还是买电动,是情怀和效率的棋局。Panamera新款上市,城区里的“谁买了,谁没买”会变成饭桌话题。但最终,品牌还是看中了那一部分“非理性坚持”的用户。
现在问题来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里,如果你有百万预算,会不会为一台传统燃油轿跑买单?还是说,这台车只是一种“收藏级标签”,而选择本身比驾驶更重要?警服穿久了,我发现人性的复杂远超车市的参数。如果你是那个即将站在4S店大门口徘徊的人,会怎么选?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