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 “冠军头衔” 为何越来越长?国产新势力用 “冰箱彩电大沙发” 抢走了什么?

特斯拉官方微博近日晒出Model 3全球热销300万辆的海报时,眼尖的网友立即发现微妙变化:在宣传蝉联7年全球纯电轿车销冠的同时,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战绩的描述,已从“纯电轿车销冠”悄然变为“纯电中型车销冠”。

特斯拉的 “冠军头衔” 为何越来越长?国产新势力用 “冰箱彩电大沙发” 抢走了什么?-有驾

定语增加背后是残酷的数字对比。2025年上半年,小米SU7累计销量达155,692辆,而特斯拉Model 3仅91,919辆,前者是后者的1.7倍。若不加“中型车”这一定语,销冠宝座将拱手让人。

网友调侃道:“只要定语足够多,谁都能当冠军”。

特斯拉Model 3确实创造了行业奇迹。自2017年7月28日交付首批30辆车以来,这款车型如今已实现全球销售300万辆的壮举,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辆Model 3驶出展厅。

更令人瞩目的是,2018-2024年间,Model 3已蝉联7年全球纯电轿车销冠,今年一季度仍保持这一地位。

但进入2025年,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质变。当特斯拉在宣传海报中为“销冠”加上“中型车”定语时,行业人士心领神会——这是面对小米SU7强势冲击的防守策略。

小米SU7定位中大型轿车(C级),以更大空间、更强配置(如1548马力性能版)、更低价格(标准版21.59万起)及苹果生态互联优势,成功吸引25-30岁年轻群体,导致Model 3用户向“家庭性价比用户”流失。

销冠头衔的定语游戏,成为特斯拉应对中国品牌崛起的无奈之举。

数据对比更能说明问题

价格与销量倒挂:Model 3 起售价 23.55 万,比小米 SU7 贵 2 万,但销量仅为其 60%;

市场份额萎缩:比亚迪以 29.4% 的新能源份额稳居第一,特斯拉仅 5.4%,不足前者五分之一;

用户用脚投票:上海、杭州等特斯拉传统优势城市,Model Y 销量被吉利星愿(3.61 万辆)、五菱宏光 MINI EV(2.9 万辆)超越,跌至第五。

“毛坯房” VS “精装房”:配置战成胜负手

特斯拉的 “极简主义” 正在遭遇滑铁卢。2025 款 Model 3 被曝减配:座椅海绵厚度减少 3cm、扬声器从 14 个减至 9 个、刹车卡钳从 Brembo 换成韩国 Mando,甚至轮胎从米其林 E 聆悦降级为普利司通泰然者(用户实测噪音增大 3 分贝)。

反观国产新势力,“冰箱、彩电、大沙发” 的配置内卷早已升级

吉利星愿:6.88 万起售,标配前排座椅加热 + 256 色氛围灯,后排腿部空间比 Model 3 多 40mm;

小鹏 G6:20 万级标配 800V 高压快充 + XNGP 全场景智驾,自动泊车成功率达 98%;

理想 L6:30 万级六座 SUV,二排座椅带 160° 仰角调节 + 按摩,直接击中家庭用户痛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显示,83% 消费者认为 “配置含金量” 比品牌溢价更重要。当特斯拉还在为减配辩解 “这些功能用户很少用” 时,国产车型已通过 “场景化配置” 圈粉 —— 比如零跑 C10 的 “露营模式 2.0”(后排秒变 1.8 米大床)、问界 M9 的 “车载 KTV + 香氛系统”,这些细节正是特斯拉的短板。

特斯拉的 “减配求生” 与国产的 “加量不加价”

面对压力,特斯拉的应对策略是 “减配降价”。供应链消息显示,上海工厂正在试产 “经济型 Model Y”,电池换为磷酸铁锂,续航缩水至 450km,价格下探至 22 万。但这步棋可能适得其反:

用户不买账:“花 22 万买个没有座椅加热、音响减配的 Model Y,不如加 3 万上小鹏 G6”(某汽车论坛热评);

竞品更凶狠:比亚迪宋 L DM-i 起售价 18.98 万,标配 DiPilot 智驾 + 全景天窗,直接对标;

品牌光环褪色:德勤报告指出,特斯拉 “科技先锋” 形象正在弱化,30 万以上用户更愿选择蔚来、理想的 “服务 + 配置” 组合。

从 “纯电销量冠军” 到 “中型车第六”,特斯拉的头衔变化背后,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从 “品牌崇拜” 到 “实用主义” 的转变。国产新势力用 “油电同价”+“配置平权” 撕开缺口,而特斯拉仍在依赖品牌惯性和降价求生。

或许正如一位资深车评人所说:“特斯拉最大的敌人不是比亚迪或小米,而是它自己 —— 当消费者发现 20 万的国产电车比 30 万的 Model 3 配置更丰富、体验更贴心时,‘冠军头衔’再长也没用。”

未来,特斯拉需要的不是更长的头衔定语,而是真正读懂中国用户的 “配置刚需”—— 毕竟,没人愿意为 “毛坯房” 支付 “精装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