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像在玩“谁是卧底”了?
扫地机器人领域的巨头居然宣布要去造车,而且还是冲着布加迪威龙那个顶流牌子去的,这事儿传出去,感觉科技圈、汽车圈,甚至家电圈的人都得好好揉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但人家追觅科技是真的刚——8月28号,官方那叫一个板上钉钉,官宣造车,喊出超豪华纯电这个标签,直接对标全球豪华车的天花板布加迪威龙,计划2027年亮个相。
哟,这气派是不是有点像咱小时候班上最会考试的那几个娃,数学奥赛都拿了奖,突然跟你说要去参加诗词大会,还想拿魁首,胆子是真大,精神也是真“卷”。
捋一捋,这家伙其实不是临时起意的“跟风党”。
据自家团队信里掷地有声地讲,造车这件事他们是憋了十二年才憋出来的,不是一拍脑门说干就干。
追觅这名字,倒也不是刚冒出来的流水线品牌,之前把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在20来个国家和地区都是榜一大哥。
有数据说他们全球专利申请量已经突破6379件,都快赶上一些老牌科技公司了。
而且发明专利占了45%,不是随便注册个壳来混资历的,讲真,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人机交互,这些本来就是智能汽车的命门技术,看似跨度挺大,其实技术路线有交叉,至少不是纯粹乱入。
你要说外部资源,追觅也不是赤手空拳:全球100多个国家投放了6000家线下通路,有3000万用户群,这网络和底盘,就算是布加迪自己要铺新渠道估计也得琢磨半天。
造车这步棋,他们很明显不是憋着走老路追随哪个老品牌,反而直接表态要做“中国品牌”的超豪华新秩序,逆着流量,咬定顶级市场这个骨头,实力和野心都有点意思。
不过,汽车圈和家电圈这两口子结婚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两年大家都看习惯了,家电企业跨界杀进造车赛道,前面也不是没人吃螃蟹。
就“扫地机器人造车”这梗,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前面已经投身做了极石汽车,极石01招牌号已经跑到了增程式中大型SUV(别被名字唬住,就是看着大又能跑远)的赛道。
交付量嘛,月销一千三百多台,说不上炸裂,也不能算丢人,真有点“新势力除了蔚小理都挺艰难”的生存现状。
而极石和追觅的路子其实都在尝试把家电的智能基因移植到造车领域,毕竟扫地机器人本质就是分布式智能硬件,搞算法、搞传感、搞数据,跟造车时强调的自动驾驶、车联网其实八竿子打得着,从家用走向出行,说白了真不是凭空造楼房。
再说回追觅——表面上先是在宣布,实际上底下已经铺路很多年。
“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这个听起来有点宇宙风的造车新势力今年一月份已经上市,公司股权穿来穿去,绕一圈发现老板其实就是那位追觅科技掌门人——俞浩。
这厮的学历也是够硬,清华毕业,航空航天专业,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之一,也是三旋翼飞行器的发明者,还组织了清华的“天空工场”,妥妥地技术大牛背景。
创立追觅科技那年是2017年,其实从机器人玩到现在,五年过去,说不定早在内部就埋下了造车的伏笔。
团队规模已经上千人,专利池水深得很,而且还在整申请。
弄个厂房也不含糊,上海临港新片区的规划里,星空项目一口气就分到了41.44万平方米的土地,搁在特斯拉和宁德时代工厂旁边,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一副即将绝地求生的姿态。
甚至有文件能查,“星空项目”就是星空计划的新车工厂,计划25年下半年,先把团队从苏州搬到上海,整个流程有条不紊。
再看公司内部,最近这几个月,以扫地机器人为主营业务的追觅科技还挺壕。
什么员工红包,直接发了超两百万,额外激励这几年发出去好几千万——公司气氛相当振奋。
而且据官方,今年追觅扫地机全球销量飙升396万台,将近60%的增长,家用机械臂家族的产品也突破了200万台,挺能卖。
不得不说,这年头家电圈搞跨界,比起昔日那种扎根一门技术再往上蹭,现在几乎都是混入产业链,搞出花样来吸引眼球。
追觅造车绝不是突发奇想——这点从数据、渠道、专利、团队、项目都能看出来,步步为营,甚至带点“耐克式的Just Do It”,逻辑相当硬。
但转头一想,大家内心还是有点问号。
扫地机造车,到底图个啥?
就凭技术可以无缝切换到智能汽车这条赛道吗?
别说咱看不懂,连很多专业投资人都打问号,毕竟家电企业做硬件和传统汽车制造还是存在质的鸿沟。
难不成未来谁家扫地机器人用久了,感谢费送点积分,能抵扣买台布加迪同款的追觅纯电豪车?
这脑洞再开一点,甚至可以YY一下,说不定哪天自动驾驶技术和家用AI联合起来,弄个“移动式智能家居”新物种,车里一键呼叫清洁,地板自己撸干净,这生活多开心。
但现实可比脑洞复杂得多。
国家政策、行业资质、供应链难题——这三座大山摆着呢。
别看追觅家底厚,真要在造车领域杀出一条超豪华纯电的新路,肯定要面临原材料飞涨、上下游资源抢夺、品牌定位转型以及用户认知重塑等一堆挑战。
再加上国内汽车市场真是杀红了眼,各路新势力、老牌企业你追我赶,难道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么。
人家布加迪那可是百年品牌,这么多技术底蕴,市场积淀,不是光靠专利就能赶超的,这一点即使追觅自己都表示很“敬畏”,太阳底下没有轻松的世纪工程。
咱也不是唱衰,毕竟创新要有点疯狂劲,做企业不能光图稳当。
近些年来,国内AI和硬件的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新风口,要么改人机交互,那肯定得搭载汽车,家电、汽车、通信三网融合变成趋势,智能网联正在改变生活吃饭睡觉出行的底层逻辑。
你看前几年雷军、小米亲自下场造车,不也是豪掷百亿,投入数千工程师,这种背景下,追觅科技算是看到新机会,把成熟的算法和传感体系复用到智能车领域,其实并不算完全逆天。
但,毕竟市面上成功跨界的先例不多,前车之鉴摆在那,家电到汽车能否实现软着陆,还真不能拍脑袋决定。
还有后续渠道开拓是个大考。
追觅虽然线下门店铺得宽,但买家对汽车品牌的信任和家电考虑完全不一样,你能通过扫地机器人口碑带动汽车销量吗?
没准正好能,没准完全不是一个赛道。
不过,企业现在明显是所有船一起开。
海外渠道、技术专利、品牌定位、用户体验、供应链整合,这几条腿全都齐,当然很猛。
只要产品定义够过硬,市场战略能“算大账”而不是拼命堆量,汽车圈的新秩序还真有可能。
更何况,中国品牌这几年也在高端化、智能化划重点。
比亚迪、蔚来、小鹏干的就是高端智能车,虽然模式各有不同,追觅造车——哪怕是扫地机器人起家,一旦能找到差异化与技术壁垒,真说不定站稳脚跟。
就像现在朋友圈流行一句话,哪家公司不想造车,哪家公司不幻想切蛋糕。
但现实就是市场不留活口,圈子永远不缺挑战者。
造不造得起来、能不能卖得动,谁也不敢拍胸脯。
不过,追觅敢于对标布加迪威龙,气场给足了,行业关注度已经拉满,剩下的就要看两三年后实际产品落地能不能撑得住内涵和野心。
绕了半天,回头看,有胆有实力、有渠道有技术,追觅这条路说不定能翻出新花样。
但拼的从来不是敢不敢造,而是能不能造出大家抢着买的车,这世界从来不缺敢想的人,缺的是敢成真的公司。
你认为,一个做扫地机器人的科技巨头,跨界推出以“豪华”为标签的纯电汽车,能不能玩转这个看起来天马行空的游戏?
留言讲讲你的看法呗。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