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工程师把48小时订单破12000台的激光雷达,装进了一台10万块的纯电SUV里
那天在重庆试驾,车子在黄花园立交桥自己拐了三个弯。我松开方向盘,看着它识别红绿灯、自动变道、从匝道并入主路——整个过程没碰一次刹车。副驾的工程师说,这套系统在山城跑了八个月,成功率现在能到92%。我问他这车卖多少,他比了个“一”的手势:“十万出头,激光雷达标配。”
开了十几年车,见过不少厂家玩套路。但长安启源Q05这次操作,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十万出头的纯电小车,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这事儿放在两年前,多半会被当成笑话。当年那些三四十万的新势力,激光雷达还得加钱选装。速腾聚创M1系列MEMS固态方案,探测距离150米,视场角120度,嵌在前脸里还不影响风阻系数。雨雾天、夜间、强光环境,纯靠摄像头和毫米波总归差点火候。我自己试过几台带激光雷达的车,在施工路段自动识别锥桶绕行那感觉,跟纯视觉方案完全两回事。
电池用的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芯,430公里和510公里两个版本。这年头敢明确说出电池供应商的反而不多。IP68防水、毫秒级热失控预警、零下30度能放出90%以上的电——北方朋友大概更懂这意味着什么。冬天续航衰减控制在15%以内,比很多标榜长续航的车靠谱。
智能座舱没缩水。8155芯片、15.6英寸屏、AR-HUD全系标配,四区域语音识别让后排不用扯着嗓子喊话。那个AR-HUD把导航箭头直接投到挡风玻璃上,跟真实道路重叠在一起,复杂路口走错路的概率能降下来。支持华为、苹果、小米三种手机互联,兼容性比较到位。
底盘给了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同价位多数车为了成本,后面直接上扭力梁。五连杆过坑洼路面时车身姿态更稳,长途坐着不至于太遭罪。麋鹿测试78公里时速,比同级平均水平高了一截。关键部件用铝合金,减重15%,簧下质量轻了,方向盘的反馈会更直接些。
“城市记忆领航”这功能挺实用。你手动开一遍常走的路线,系统记住,下次自动跑——包括红绿灯、无保护左转、环岛这些场景。在重庆那种立交桥扎堆的地方,成功率92%,算是真把功夫下到位了。系统每两周OTA一次,持续优化算法,越用越顺手。
充电方面,虽然不是800V平台,但碳化硅电驱让效率提到98.5%。15分钟补300公里,10%充到80%实测22分钟,比同级那些要充半小时以上的快不少。带3.3kW外放电,露营时烤炉投影仪一起上,多了点玩法。AI温控算法根据环境和电池状态调充电电流,避免低温析锂或高温衰减。
空间方面,2650毫米轴距做出880毫米后排腿部空间,1.8米的人坐进去翘二郎腿没问题。副驾座椅下藏了储物格能放笔记本,中央扶手箱双层结构上层冷藏下层常温,车门板18厘米深度能竖着放1.5升水瓶。后备厢常规420升,后排放倒扩展到1300升,山地车能直接塞进去。这些细节只有天天开车的人才懂价值。
NVH下了功夫。三层隔音玻璃、27处空腔注蜡、12处吸音棉,120公里时速风噪62分贝出头。城市道路60公里匀速,车内38分贝,接近图书馆的安静程度。电驱系统用斜极转子、低噪声齿轮和主动谐波抑制,把电机啸叫压到35分贝以下,耳朵不会难受。还配了ANC主动降噪,通过反向声波抵消环境噪音。
安全配置方面,78%高强度钢车身,A/B柱用1500MPa材料,正面碰撞吸能区做了蜂窝溃缩结构。6个安全气囊、L2级AEB、开门预警、盲区监测全系标配。AEB在夜间行人识别测试中能做到100%刹停,比行业平均85%靠谱些。开车这事儿,安全永远排第一位。
盲订48小时破12000台,横向对比元UP、哪吒V这些对手,配置确实拉得开差距。激光雷达、宁德电池、高阶智驾一个不落,终身免费基础流量加三年免费智驾服务,给早期用户的甜头不少。
汽车市场就是这样,技术下放的速度往往比想象中快。十万块能买到的配置,大概会让几年前花三十万买车的人感慨“早知道就等等”。至于这车到底值不值,还得看后续交付质量和真实用户口碑。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当激光雷达开始出现在十万级车型上,游戏规则大概真的变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