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速八十的高速公路,到底是谁踩了刹车?》
暑假开车走京哈高速辽宁段,导航每隔十分钟就发出刺耳的"超速警告"。盯着仪表盘上被强制压在80公里的时速,后视镜里全是闪着大灯的暴躁车队——这场景让我想起二十年前老家赶集时被拖拉机堵住的乡道。区别在于,当年拖拉机好歹能蹦跶到40码,如今这条双向八车道的国家级高速,跑得比深圳早高峰的北环大道还憋屈。
沈大高速1984年通车时,报纸上吹嘘"比飞机跑道还宽"。现在它的辽宁继任者们,倒把高速公路开出了老牛车的节奏。从绥中到凌海三百多公里,蓝底白字的限速牌像串糖葫芦,区间测速摄像头比服务区厕所还密集。最魔幻的是隔壁河北段,同样的四车道,限速牌突然就换成了120,过往车辆集体上演"速度与激情"。
施工挡板确实占着应急车道,但主路上连个石子都看不见。我摇下车窗数了数,十秒钟里对面车道过了八辆车——这个流量放在任何省份都够不上限速理由。更别说那些半夜开车的倒霉蛋,漆黑路面上一串红色尾灯以80码匀速移动,远看活像被焊死的火车车厢。
东北朋友自嘲说这是"安全速度示范区",可数据不会说谎。去年辽宁高速交通事故率比相邻省份高12%,堵车投诉量翻了两番。某导航软件的热力图显示,每逢节假日,这段路必然出现长达二十公里的深红色拥堵带。要知道在限速120的路段,车流像被梳子梳过;而限速80的高速公路,所有车被迫挤在同个档位,反而容易引发追尾。
交通部门的解释很官方:弯道多、坡道陡、车流大。但同样穿山越岭的贵州高速,限速照样敢标110。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段路大修三年,限速牌从临时措施变成了永久规定。就像本来答应暂时借走的雨伞,结果连伞骨都给你换了。
有个养路工偷偷告诉我,他们段里五年前就建议提速,报告递上去石沉大海。倒是测速设备的采购单,从纸质审批升级成了电子流程。这话听着像段子,直到我看见服务区公告栏里,超速罚款明细表比矿泉水价目表还详细。
当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盘锦段去年悄悄试点分时段限速,白天100晚上80,事故率应声降了18%。可惜这个成功案例,在出了市界牌后就戛然而止。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硬要把油门踏板焊死在某个位置。
从沈阳开往山海关的路上,导航突然播报"您已进入河北界"。几乎同时,仪表盘指针像被解除了封印,嗖地弹向右侧。后视镜里那辆跟了我半小时的辽牌宝马,瞬间变成地平线上的小黑点。
限速牌不会说话,但每个数字都是经济发展的心电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