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度的竞争是好事,但过犹不及。据J.D. Power 2024年调研,中国新车每百台产品问题数达190个,同比增加9.3个。另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用户针对汽车产品的投诉量上涨了四成,主要集中在2024和2025款新车上。分析认为,这与当前车市过于追求性价比和上新速度密不可分。
"
自去年起,国家多次发文反对内卷,旨在将汽车行业拉回健康发展的正轨。笔者也一再重申同样的观点,中国汽车不能仅有低价和“冰箱彩电大沙发”,安全和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就拿一辆车最核心的座舱来说,现在市场的关注点都在各种炫酷的智能黑科技上,但笔者在看了一汽红旗H5 PHEV的内饰拆解后发现,安全是“含金量”最高的部分,对于座舱安全至少有三点是多数消费者想不到的。
首先,真正的安全,藏在看不到的地方。此前,某款30万级新能源车被网友爆出,防撞梁薄到可以削苹果。这样的现象其实不是个例,面对巨大的降本压力,不少车企选择把钱花在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而看不见的防撞梁、安全气囊等,就成了减配的对象。
红旗H5 PHEV还在老老实实地用1800Mpa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打造车门内侧的W型截面防撞梁,保证侧面碰撞发生时, 能有效分级吸收冲击能量。其防撞梁在材料强度、结构厚度和防护宽度多个维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红旗H5 PHEV的安全气囊最多可达9个,包含驾驶员、副驾驶安全气囊、驾驶员膝部气囊、前后贯穿式侧气帘及前/后排座椅气囊,不仅满足正面碰撞保护与侧面碰撞保护双国标,更取得了C-NCAP五星安全评级。
不同的选择背后,是不同的造车态度——笔者认为,看不见的地方才是车企的“良心”。
其次,座舱安全并不高大上,很多微不足道甚至不值钱的细节,反而决定了座舱安全的水平。红旗的工程师告诉笔者,红旗产品的座舱均实现了母婴级健康,以红旗H5 PHEV为例,其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全面优于国标。其中,用户最为关心的甲醛含量,不足国标的六分之一。
但达到这一水准的关键,不是内饰使用的高档皮料,而是藏在空调出风口内,用于密封、过滤灰尘杂质的泡棉,广泛用在车内的环保水性胶,以及EPDM重层基材+整体原生PUR发泡填充+100%原生料组合的一体式地毯等。
“这些不起眼,甚至很便宜的材料,反而最容易释放大量有害物质。一汽红旗有严格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标准体系,在原材料管控方面,建立了材料禁用清单目录,杜绝高污染、高散发、高气味性的材料/工艺使用。同时管控400余种材料的健康性能要求,实现了原料检测及达标率100%。”工程师表示。
此外,打造健康安全的座舱,既需要严苛的标准流程,也离不开企业多年的造车经验。比如红旗H5 PHEV的仪表台、方向盘在设计时充分平衡了日常使用中的触感体验与极端工况下的保护效能,通过优化结构承力与吸能特性,为前排驾乘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手能触摸到的线条和棱角,也均经过设计师的优化处理,目的是尽可能降低极端工况下对乘员和行人的伤害。
这就是所谓的造车“底蕴”,通过多年验证累积起的经验,都是车企打造更好产品必须的基石。这也是为什么造车新势力虽然拥有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却很难在品质安全上与传统豪华品牌媲美。
即使是在智电时代,造车依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法走捷径一步登天;同时,汽车永远不是电子消费品,它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安全是不变的底色。在当前浮躁的市场氛围下,还愿意聚焦座舱安全,踏踏实实钻研基本功,并且敢于拆开展示每一个细节的车企,值得我们尊敬。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