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变身“救星”?唐唯实:特斯拉十年后或消失!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变身“救星”?唐唯实:特斯拉十年后或消失!

中国汽车制造商未来会成欧洲工厂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这话是唐唯实在《风暴中的舵手》回忆录里亲口写下来的,听起来像是在给中国车企递橄榄枝,但其实也有点无奈,因为这意味着一部分欧洲品牌可能要加速退出舞台。

到底是预测行业大洗牌还是在渲染“中国威胁”?这个问题现在没答案。只不过眼下的情况确实让人琢磨,谁能想到曾经高傲的欧洲,现在反而盼着中国企业去收购他们快撑不住的老工厂。

机会就在这里摆着,不少业内人士都承认这一点。因为最近几年电价飙升、排放法规越来越严,再加上电动化政策又是一阵风,说改就改,把很多传统车企逼到了墙角。这种时候,要么砸钱转型,要么找外援帮忙活下来。

能源危机还没缓过劲来,俄乌那边打得正热闹,让整个欧盟工业用电成本飞涨。有些本地车厂已经开始推迟投资计划,本来说好投个1000亿欧元升级新能源项目,现在只能往后拖。他们嘴上喊2035年禁售燃油车,可实际操作起来一堆漏洞——光靠本土资源根本搞不定,只能寄希望于外部力量补短板。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变身“救星”?唐唯实:特斯拉十年后或消失!-有驾

再看出口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从国内发出去的新能源汽车达到了232万辆,其中大头就是卖到比利时和英国这些地方。不管关税怎么折腾,中国品牌照样一路高歌猛进,比亚迪、蔚来这种名字,在当地已经混得挺开了。别说什么市场保护政策,有些消费者压根不买账,他们更关心的是性价比和配置,你能拿出便宜又靠谱的新款,就有人掏钱支持你。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变身“救星”?唐唯实:特斯拉十年后或消失!-有驾

同级别车型价格对比最扎心,比如比亚迪海鸥德国标价才2万欧元,大众ID.3贵出来1.2万;蔚来ET7挪威定价直接甩奔驰EQS二十多万克朗差距。不是谁都愿意花冤枉钱,多数人想省事、省钱,还追求一点新鲜感,这也是为什么国产新能源这么吃香的一大原因吧?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变身“救星”?唐唯实:特斯拉十年后或消失!-有驾

当然,对不少濒临倒闭或者负债累累的小型欧洲工厂来说,被并购其实未必是什么坏事。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关键的是保住饭碗。如果真要坚持所谓技术独立,那恐怕日子不会太好过。

荷兰最近干了一件让圈内炸锅的大事——强制接管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核心资产,把公司重要员工逼走了不少。据说连正常生产线都停了几天。这一下影响范围可不小,据彭博社消息显示,芯片供应链断裂导致一些主流汽车企业不得不停产,还有航空航天、防务领域也受到牵连。报告里提到,“全行业86%龙头企业严重依赖安世半导体中国芯片”,这数字很吓人,也说明产业链早就绑在一起分不开了。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变身“救星”?唐唯实:特斯拉十年后或消失!-有驾

德国尤其惨,会计咨询机构安永统计,一年之内丢掉了超过11.4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光汽车制造业砍掉超5万个职位。本来压力就够大的,又遇上荷兰政府插手半导体事件,可以说雪上加霜。所以现在很多德系巨头,包括奔驰、大众,都不得不考虑缩减开支甚至裁员自保,同时还在琢磨是不是该跟中方谈合作、谋出路。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变身“救星”?唐唯实:特斯拉十年后或消失!-有驾

闻泰科技最新要求很明确:如果要恢复安世半导体出口业务,就必须把前首席执行官的位置归还,并且取消关于窃取技术的不实指控。这条件摆明就是给各国选项,看他们到底愿意为了稳定产业链妥协一步?还是继续玩硬碰硬,到最后自己受伤最大?

现实情况逼着大家做选择题,是死守既有利益当孤岛精英派?还是接受全球化潮流,让更多资本和技术自由流通?现阶段来看,好多人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能借助中国资源,那想稳住发展基本没戏,只不过表面上嘴硬罢了,其实私底下动作不断……

回忆录里的观点比较大胆,唐唯实认为将来全球只有五六家主要整车集团存活,他列出的名单包括日本丰田、韩国现代、中国比亚迪还有吉利这样的国产代表。而大众等老牌西方势力,他觉得“改变不了啥”,被困原地动弹不得。他对特斯拉态度更绝:“十年之后彻底被超越,从市场消失。”理由嘛,无非是成本控制与效率落后于同行,将来也许马斯克本人会专注机器人或者火箭去了——造车留给别人玩儿吧?

有没有道理见仁见智,不过他毕竟深耕多年,对行业趋势多少摸得到门路。但国际局势变化太快,每句话都是参考,不敢百分百相信。但至少可以确定一点,中国玩家入场方式肯定越来越谨慎,不会轻易冒险,更不会主动撞枪口送温暖。在这样复杂环境下,每一次跨国并购或者增资入股背后的盘算都会格外细致,没有哪个决策真的那么简单随意,也没有哪家巨头敢拍胸脯保证胜券在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