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在加拿大市场搞了点事。
7月11日,Model Y长续航版突然降价2万加元(约合10.5万人民币),降幅高达23.5%。
这直接引发当地官网瘫痪,48小时内订单量激增400%。
这一举措看似是为抢回市场份额,加拿大4月起对美国车加征25%关税以及联邦电动车补贴终止,销量暴跌67%。
关税倒逼下的无奈之举
加拿大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100%关税,直接封堵了上海工厂的供应。
为了绕过这一壁垒,特斯拉将加拿大市场的Model Y生产转移至柏林工厂。
这一调整不仅让降价后的Model Y比关税前还便宜5000加元,还将交付期拉长到9-10月,与欧洲海运时间吻合。
这种“乾坤大挪移”虽然解了加拿大市场的燃眉之急,却也暴露出特斯拉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上的被动。
图源:特斯拉官网
就在加拿大市场疯狂降价的同时,中国市场却上演了截然不同的一幕。
7月1日,特斯拉宣布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售价上调至28.55万元。
不过,这次涨价并非单纯的价格调整,而是伴随着所谓的技术升级。
CLTC续航增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缩短至3.8秒。
更值得注意的是,焕新Model Y长续航版虽然续航增至750公里,但起售价依然维持31.35万元不变。
这种“加量不加价”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对涨价的抵触情绪。
图源:特斯拉官网
毕竟,续航和加速性能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增强。
而且,特斯拉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多重优惠,如5年0息贷款、8000元保险补贴等,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诚意。
从市场表现来看,特斯拉在中国的逆势涨价似乎并没有影响其销量。
6月,Model Y以4.48万辆的成绩重夺销冠,环比增长59%;
上海超级工厂第二季度交付19.1万辆,同比增长10.98%。
现在购买Model Y最快一周就能提车,最慢也只需21天,这种高效的交付能力无疑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中国市场,特斯拉的救命稻草
与中国市场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在全球其他市场的表现堪称惨淡。
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暴跌13.5%,欧洲市场成重灾区。
5月销量锐减40.5%,份额跌至1.2%。
美国市场也未能幸免,销量下降9%。
品牌争议、产品老化、收入利润大滑坡,让特斯拉压力山大。
然而,中国市场却成为特斯拉的“救命稻草”。
上海工厂的交付量占特斯拉全球产量的近一半,Model Y在中国的销量增速更是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图源:微博
这种“东西分化”的格局,让特斯拉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全球战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此次特斯拉的降价和涨价策略,都离不开技术升级的支撑。
2025年7月,Model 3/Y长续航版同步升级,Model 3续航增至753km,零百加速缩至3.8秒;
Model Y续航达750km,加速仅4.1秒。
核心源于4680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应用,能量密度提升20%。
更关键的是,这种升级在中国市场并未导致价格上涨,反而通过优惠政策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这种技术升级带来的产品力提升,不仅增强了特斯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其价格策略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