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亲儿子”?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答案好像摆在明面上,但真要深究起来,可能比你想象得复杂得多。上汽集团手下攒了五大自有品牌,各有各的来头、各有各的脾气。可你要是站在咱老百姓买车的角度算账,账面数字就是谁“出息”谁“有戏”——这一年来,老百姓用脚给每个品牌投了票,票子多的自然风光,票子少的,估计连年会奖杯都摸不着。
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先问句最本质的:“亲儿子”这个说法,究竟是厂家捧谁,还是市场认谁?” 有时候你发现,一家大公司嘴上喊着所有都是自家崽,但资源下发、广告铺设、技术投入,其实各有侧重。有的在做形象,有的真指望能养家糊口;有的虚晃一枪,有的埋头卖货。
先说非凡F7。2020年新弄出来的,主打一个纯电和智能。可智能再智能,电机再快,连四千辆都卖不掉,这还谈什么“亲儿子”?再有理念、再有科幻,咱老百姓之所以喜欢一台车,除了价格、性能这种一板一眼的因素,剩下的就是口碑、实用、信赖感和实打实的服务。飞凡摆数据:一年三千来辆,摊手了,这在车圈都排不上号。你说厂家爱不爱?定然也是爱的,但就跟家里有个艺术本科,每年拿句话刺激刺激你,让你别太浮躁。那孩子肯定依旧是自家的,可养家千万别指望。
再看看大通MAXUS,2011年出来的,多元路线,货运SUV皮卡轿车一把抓。你说野心大不大?确实大,可销量两万出头,说实话,放在整个上汽体系里,也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它的特殊之处是“调剂”。家里有个弟弟,没家产没官职,但手艺齐全,哪儿紧缺补哪儿。所以你看它的细分市场,MPV、房车、皮卡、新能源,能补位就补位,整体劲头差点,但活儿扎实。最畅销的大通G50一年都没一千三百辆,这跟其它品牌热销车型比,就跟班级里十来分和七八十分的差距,不是一波人。
智己这孩子得单独聊,背后有上汽、阿里和张江高科撑腰,一出道就是自带技术、互联网光环。2020年出生,定位还定得高端智能纯电。销量突破六万六千,打败两个“弟弟”,直接登上群众视野,再加上有话题、有科技感,时髦青年和创业老板就爱凑个热闹。主力是LS6,一年卖了四万一,这已经算小爆款。你要说厂家疼不疼?那肯定疼,谁都愿意给长脸的孩子点实惠。说不定家里分蛋糕的时候,智己一开口,董事会马上来钱。
讲到名爵MG,聊起来还有点情怀。正经“洋户口”,百年英国品牌让人一听就觉得高级。被上汽完全收入麾下后,打法也变了。说到底,走的路线是“国际化平民价”,把老外想买的车子放到国内一一量产。你知道名爵哪辆最牛?MG5,一年卖了将近七万,撑起了绝大多数销量。名爵全系百来个产品配置,单品最多时还是靠这款。至于那些冷门车型,完全就是填数用的。这也侧面说明了品牌多归多,老百姓就是认准便宜能用的买单。你非说名爵是老二,其实论潜力它指不定还能往上冒头,就看厂里愿不愿意再下点狠功夫。
最后,排头兵荣威。这个牌子开天辟地,比其它几个都老道。注册在2006年,又吸收了一波英国技术。现在的荣威,不说别的,单纯让数字说话,全年超过16万销量,直接把第二名甩开一个身位。主打车型一点都不客气,荣威i5卖了八万六,剩下新品和热度款也大都不拖后腿。从数据上说,荣威才是真的“亲儿子”,一家之主,开疆拓土指望的就是它。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销量高,就是资源倾斜的结果吗? 不见得。荣威的成功,一部分源于早起步、多年打基础;另一部分是它顺应了市场主流,拼性价比、拼稳妥、拼实用,价格下探到普罗大众能消费的区域。有时候品牌不是靠砸广告,真正有用的是把用户盘住,咬着“务实”二字不撒手。
智己的成绩,则更多靠新技术新模式,背后合资方多,有概念,有话题,也有点子。往深了说,其实对上汽是种新赛道实验田。不一定要求每年给集团回多少钱,更重要是打品牌、试水子弹新的市场风潮。
而飞凡、大通其实就有点像“家里边编外人员”,下场干不成大事,但总得干,不干显得不体面。大通的地盘本来就偏,房车、皮卡这些本就窄众,指望总销量数一数二,那是做梦。飞凡更明显,就是“技术储备”工具人——许多新概念新方案都从这边先试,不怕磕碰,反正成绩也没人指望拿第一。
再说到资源分配,就得问另一个问题:这些品牌,真的是上汽直接撒钱随意玩的吗?说实话,“谁挣钱谁有话语权,谁能扩容谁是‘亲儿子’。” 整个市场环境风起云涌,造车新势力一天一个样儿,传统车企想不掉队,就得在各个细分领域布局。真正花心思的牌子,谁都能感受到资源倾斜——广告预算、线下渠道、工程师团队、后续研发,都不是空谈。
所以再回到文章开头那个设问:自主品牌里头,谁才是亲儿子? 如果只看眼前销量,荣威大哥稳居头把交椅,这不是运气,是结果。名爵作为国际王牌,顶着洋气和历史,一直在补位、进攻海外,是集团走出去的急先锋。智己则是实验田,可能将来去冲击中高端,拿手艺、技术乃至话语权去抢江湖地盘。大通要讲实用主义,“补什么市场缺什么”,不争高下但凭生存。而飞凡,就是车企新概念、新研发、新技术的“兵工厂”,用得上是一时,用不上至少还能唬人。
但说句大道理,市场的风头来得快也走得快。无论捧哪个“亲儿子”,最终还得落回消费者掏腰包才叫真功夫。有时候品牌打光了,产品却跟不上节奏,风光一时,转头就被边缘。下一个新能混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出来,就能把格局再洗一遍。或许哪天智己或者飞凡突然杀出黑马,一年干个十几万,那后面排队领资源的顺序也会变。
厂家的算盘打得再好,归根结底都要落在市场和用户身上。人才是决定一家企业健康与否的根本,产品才是品牌长青的命根。那些常年统领江山的“亲儿子”,未必强身健体,长期“扶不起的刘阿斗”未必就没有爆发的潜力。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成败也就一季销量、一次技术革新、一次新能源风口的事。
总结起来,上汽手下那几个品牌,明面上全都一家亲,背地里资源分配明里暗里都给了头部品牌。荣威当前是顶梁柱,名爵紧跟其后,智己作为新贵还在发力。大通和飞凡只是家族棋局上的技术流和多面手,充当协同或试验的角色。可无论今天谁是亲儿子,明天“亲爹”还是市场,打铁还需自身硬——切记!销量不会骗人,但明天是谁的,既看市场,也看变化。江湖未定,皆有可能。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