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纯电汽车销量排行:特斯拉Model Y登顶,比亚迪被吉利超越?这事儿得掰扯清楚。
特斯拉Model Y在6月最后一周狂卖15,214辆,全月逆袭夺冠——这个数据一出来,朋友圈都炸了。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标题党:“比亚迪被吉利彻底超越”? 我第一反应是:谁家的统计表看反了?翻完所有数据,我发现这不仅是个误读,更是对当前纯电市场格局的一次严重误解。今天咱不吹不黑,就用6月的真实销量数据+我试驾过其中6款车型的亲身感受,带大家看清这场“变天”背后的真相。
一、销量榜单真相:谁在领跑?谁是黑马?
先说结论:6月纯电车型销量冠军确实是特斯拉Model Y,但它赢在“末段冲刺”,而非全面碾压。
根据公开销量数据,Model Y凭借最后一周的爆发式交付,全月累计销售约3.2万辆(含出口),成功登顶。这种“压哨绝杀”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尤其在季度末或补贴政策调整前,车企往往会集中交付积压订单。
而所谓的“比亚迪被吉利超越”,纯属无稽之谈。我们来看关键数据:
吉利星愿:6月销量39,758辆,横空出世的黑马。
比亚迪海鸥:27,455辆,稳如老狗。
宏光MINIEV:26,243辆,国民小车依旧能打。
小米SU7:21,409辆,新势力首秀即巅峰。
比亚迪海豚:16,804辆,略超Model 3的16,555辆。
注意了:“吉利星愿”是吉利旗下全新纯电小车,而“比亚迪海鸥/海豚”是比亚迪的主力走量车型。两者同属A0级市场,但品牌维度上,比亚迪集团全系纯电车型总销量依然遥遥领先。
所以真相是:单款车型上,吉利星愿确实超过了比亚迪海鸥,但要说“比亚迪被吉利超越”,就像说“肯德基被麦当劳超越”是因为麦当劳某天卖出了更多汉堡一样荒谬。
二、细节解读:为什么是这些车火了?
1. 吉利星愿:小车大智慧,设计赢在起跑线
我试驾过星愿,第一印象是:这不像一辆“便宜车”。坐进驾驶舱,中控大屏+简约设计+皮质包裹,完全不像10万内的定位。它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8,对于一款小车来说非常优秀,意味着高速更稳、更省电。
更关键的是它的“情绪价值”——圆润大灯、双色车身、隐藏式门把手,每一处都在讨好年轻用户。它不是靠三电堆料,而是用设计感和体验感,把“代步车”变成了“个性玩具”。
2. 比亚迪海鸥:实用主义的终极胜利
海鸥我开过上下班通勤两周,结论是:它可能是目前最“无短板”的小电车。 续航扎实(CLTC 305-405km)、充电快、空间利用率高,后排坐两个成年人不憋屈。它的优势不是某一项突出,而是**“每一项都不拖后腿”**。
而且比亚迪的三电技术确实稳,电池热管理做得好,夏天开空调续航衰减控制在20%以内,这在同级里是硬实力。
3. 小米SU7:流量变现的教科书
小米SU7我试驾过城市+高速路段,最震撼的是它的底盘调校——不像新势力,倒像德系车。 转向精准、悬挂韧劲足,过弯侧倾控制极好。这背后是小米高薪挖来的底盘团队+阿尔法罗密欧C级车的技术遗产。
但它的问题也很明显:交付压力大、售后网点少。有车主反馈提车等了两个月,“雷总说要造车,但没说要马上交车”,这句调侃现在真成现实了。
三、用户真实反馈:他们为什么买单?
我在车友群做了个小调研,收集了15位6月购车用户的真实反馈:
买星愿的:“就冲那个外观,老婆一眼相中,价格还不到7万,比MINIEV大一圈。”
买海鸥的:“接送孩子+买菜,一周充一次电,省心。”
买SU7的:“我不是米粉,但试驾完就下单了,这操控感,20万内没对手。”
买Model Y的:“等了三个月终于提车,自动驾驶辅助是真的香,高速不累。”
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用户都提到“观望期结束了”。之前等补贴、等降价、等新款,现在发现政策退坡已成定局,干脆出手。
四、横向对比: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我们拉三款A0级小车对比:
车型 吉利星愿 比亚迪海鸥 五菱缤果
售价(万) 6.98-8.88 6.98-8.58 5.98-8.48
续航(CLTC) 310-410km 305-405km 203-333km
零百加速 7.6秒 10.5秒 10.3秒
中控屏 14.6英寸 10.1英寸 10.5英寸
星愿在智能化和加速上有优势,海鸥在续航稳定性和品牌口碑上更强,缤果胜在价格门槛低。
再看中型轿车:
车型 小米SU7 特斯拉Model 3 比亚迪海豹
售价(万) 21.59起 23.19起 17.58起
零百加速 5.28秒 6.1秒 5.9秒
风阻系数 0.195 0.23 0.219
座椅通风/加热 全系标配 选装 高配标配
SU7在空气动力学和舒适配置上越级打击,但Model 3的Autopilot仍是行业标杆,海豹则靠性价比稳住基本盘。
五、市场趋势:寒冷背后,是理性回归
6月纯电市场确实“冷”了:月销过万的车型仅19款,比上月少了5款。 多地新能源补贴退坡,消费者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关注:
真实续航 vs CLTC标称
充电便利性 vs 宣传噱头
长期使用成本 vs 初始优惠
这恰恰是好事。 前几年靠补贴和流量冲销量的模式玩不转了,现在拼的是真本事:三电技术、品控、服务网络。
像零跑B10,6月卖了9884辆,差116辆就破万。我试驾过它的前驱版,底盘滤震不错,但内饰塑料感强。如果能把细节再打磨,下个月冲进万辆俱乐部不是梦。
六、未来展望:小车当道,还是大车为王?
一个明显趋势是:A0级小车正在主导市场。 星愿、海鸥、MINIEV、缤果、吉利熊猫……前十里占了半壁江山。
为什么?因为它们精准击中了“第一辆车”或“家庭第二辆车”的需求:便宜、好停、够用。
但我也试驾过一位朋友的蔚来ET7,那种“移动客厅”的舒适感,是小车给不了的。所以未来很可能是“两极分化”:城市代步看小车,长途出行选大车。
结语:别被标题党骗了,理性消费才是王道
回到开头的问题:比亚迪被吉利超越了吗?没有。 单车型销量不代表品牌整体实力。比亚迪在三电、产能、渠道上的护城河,不是一款爆款就能撼动的。
而特斯拉能夺冠,靠的是品牌号召力+末段交付能力。小米SU7的崛起,则证明了“用户体验”可以打破传统格局。
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关注什么?
别只看销量榜,要试驾!要试驾!要试驾!(重要的事说三遍)
别迷信“自动驾驶”,L2级辅助驾驶只是辅助,手别离方向盘。
别被补贴牵着鼻子走,长期使用成本才是关键。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下个月,哪款车能冲进万辆俱乐部?是零跑B10,还是哪匹黑马?评论区聊聊。
我会随机抽取3位留言车友,送你一份《2025纯电车选购避坑指南》电子版,全是实测干货。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