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承东在上海车展宣布问界M9将首批升级华为ADS4.0时,台下掌声雷动。这不仅是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一次技术跃进,更预示着行业竞争规则正在被彻底改写!46.98万起的问界M9增配4颗激光雷达却保持原价,华为究竟如何实现这种“技术下放”?这场由技术供应商主导的“技术平权”运动,正在如何重构智能汽车市场的权力格局?
华为ADS4.0首发背后的“优先级密码”
问界M9成为首批升级ADS4.0的车型,绝非偶然。华为对深度合作车企的技术倾斜已形成“马太效应”——赛力斯通过与华为绑定,从连亏四年逆袭为年销42.69万辆的黑马,2024年净利润达55-60亿元。但光鲜背后是沉重代价:其盈利仍不足以支付华为引望10%股权的115亿元交易款,每辆车需向华为支付约3.67万元的部件及服务费。这种“技术输出+股权绑定”的双重盈利模式,正在加速行业分层:绑定华为的车企短期收割红利,而观望者可能错失智能驾驶窗口期。
自研派VS生态派:车企的“灵魂”选择题
华为生态的诱惑与代价在赛力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快速获得高阶智驾能力的同时,数据主权与利润空间被迫让渡。奥迪的选择更具象征意义——全系搭载华为ADS3.0,通过E3架构实现燃油车智驾能力跃升,却也不得不接受核心智能化能力由外部定义的现实。
自研派的高壁垒困境则令人窒息。比亚迪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201.77亿元,累计投入近1500亿元,才构建起璇玑架构、第五代DM技术等全栈自研体系。中小车企面临残酷抉择:要么像小鹏那样咬牙将高阶智驾下沉至15万元级车型,承受硬件降本与算法优化的双重压力;要么加入华为生态,成为技术附庸。
行业分化正在形成“三足鼎立”:华为系通过40城覆盖和L3商用方案构建技术标准;自研派以比亚迪为代表构筑护城河;混合阵营则如奥迪般在妥协中寻找平衡。
技术军备竞赛下的生存法则
激光雷达“白菜价”背后是华为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问界M9增配4D毫米波雷达却降价1万元,暴露出华为用规模化摊薄成本的恐怖能力。这种“硬件铺路、软件收租”的策略,让蔚来ET9等竞品的硬件堆料显得笨拙。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数据主权争夺。华为联合11家品牌定义智驾安全标准,实质上构建了数据控制权的游戏规则。当特斯拉FSD封闭生态与比亚迪开放平台形成对抗性联盟,行业已进入阵营化竞争阶段——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智能驾驶时代的“金字塔”宿命
华为ADS4.0的升级像一面镜子,照出行业残酷的未来图景:顶层是华为、特斯拉等技术寡头;中部是自主可控的头部车企;底部则是依赖生态的中小玩家。余承东所说的“全民豪车时代”,本质是用技术霸权重构价格金字塔。在这场灵魂与生存的博弈中,犹豫者终将被淘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