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再升级:禁摩松绑后,备案制正式取代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规定

2025年8月,湖北枝江成为全国摩友的“梦想之地”。 当地推出摩托车超过13年强制报废年限后,只要通过安全检测、购买保险并备案登记,就能继续合法上路!

意味着陪伴车主十多年的“老伙计”不必再被强制送进报废厂,省下数万元换车成本的同时,更守护了无数人的机车情怀。

这股变革浪潮背后,是青海西宁、河南信阳、辽宁大连等城市接连解除禁摩令的合力推动。 2024年交通数据显示,解禁城市的摩托车事故率反而下降7.2%,打破了“禁摩=安全”的固有认知!

政策利好再升级:禁摩松绑后,备案制正式取代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规定-有驾

禁摩令正在瓦解

过去几十年,全国超过200个城市对摩托车竖起“禁止通行”的标牌。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心城区严禁摩托驶入,像河南信阳、青海西宁等地,甚至曾实施长达十三年的全域禁摩。

车主们被迫在“偷偷骑行被罚款”和“放弃爱车”之间艰难抉择。即便躲过禁摩令,摩托车还要面临另一道“生死线”《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中冰冷的13年强制报废期。

一辆价值10万元的摩托车,年均折旧损失高达7692元,到期后残值直接归零,无论车况多好都只能变成废铁。

全国82%的摩托车年均行驶里程不足5000公里,多数车辆报废时性能仍处于黄金期。

政策利好再升级:禁摩松绑后,备案制正式取代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规定-有驾

车况检测替代年限死刑

用科学检测取代强制报废。 2022年5月,当地政府悄然启动试点,为超龄摩托车开辟“复活通道”。 具体操作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安全检测”。 车辆需通过发动机性能、制动系统、排放标准等核心项测试,确保技术状态达标。 ”

第二步是“备案登记”。 车辆信息录入地方管理系统后,核发专用备案号牌,相当于给车辆发放“第二张身份证”。

第三步是“保险捆绑”。 车主投保交通事故责任险,确保事故理赔有保障。

全国解禁地图

它正与全国性的“禁摩令松绑”浪潮形成共振:

青海西宁,2024年开放主城区通行权,结束长达十年的禁摩史;

河南信阳,2025年宣布全面取消限行区域,摩托车可畅行全市;

辽宁大连,2025年解除禁摩令,市民骑摩托车驶过星海广场的照片刷屏网络;

江苏盐城,允许摩托车合法驶入高架桥,破解“有路不能走”的困局。

2024年解禁城市的摩托车事故率同比下降7.2%,拥堵指数平均降低12%。

政策利好再升级:禁摩松绑后,备案制正式取代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规定-有驾

三大现实因素推动政策转向

路权平等化已成共识。 摩托车作为工信部认证的合法机动车,禁摩令长期被诟病违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路权平等原则。

早晚高峰时,1辆汽车占道面积≈3辆摩托车。 合理发展摩托车可使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9%,相当于为城市新增“隐形车道”。

ABS防抱死系统、TCS牵引控制成标配;国四排放标准清洁度超过部分汽车;某品牌发动机实测30万公里无大修,合规保养的摩托车15年内事故率无显著上升。

产业与消费的连锁反应

强制报废政策曾严重抑制高端摩托车市场。 67%消费者因13年报废期放弃购买10万元以上车型,直接导致哈雷、宝马等进口品牌垄断高端市场。 中国摩托车商会测算,政策若全面放开,将释放约180亿元年消费潜力。

某国产摩托车企业高管透露:“过去企业不敢投入研发长寿命引擎,怕消费者因报废期不敢买。 现在枝江试点给了我们信心,800cc以上大排量车型研发已提速。 ”

政策利好再升级:禁摩松绑后,备案制正式取代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规定-有驾

商务部的关键信号与地方行动

2024年9月,“将统筹机动车技术状况、安全需要、节能环保等因素,研究制定更科学的报废标准。 ”虽未直接废止13年报废期,为地方试点撕开政策口子。

江苏、广东等地交管部门已赴枝江调研备案制流程;“高龄摩托车检测样本征集”,为政策推广积累数据。

你的城市解禁了吗? 你的爱车能否享受新政策?

摩托车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牵动全国1亿车主的心。 当一辆精心保养15年的哈雷摩托驶过长安街,或一台改装复古边三轮合法停在上海外滩。这些曾被视作“不可能的场景”,正在枝江变为现实。

当越来越多城市加入解禁行列,摩托车管理的终极答案或许早已清晰:与其“一刀切禁止”,不如“让安全的车自由奔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