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观察室|理想汽车的战略转型:增程技术、纯电革命与智能驾驶

AI观察室|理想汽车的战略转型:增程技术、纯电革命与智能驾驶-有驾

从“最不看好”到率先盈利、从增程过渡到纯电智驾,解析李想的战略棋局与投资价值

近期,我收听了张小珺对郎咸朋的访谈以及李想AI Talk第二季。对理想汽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文将从战略节奏、技术路线两个维度,深入分析理想汽车的发展逻辑,并探讨其未来在AI驱动下的投资价值。

一、理想汽车:精准的战略节奏(野生养老)

1、有限资源花在刀刃上

理想汽车在创立初期面临的是一个资源极度有限的创业环境。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李想选择的不是一上来就烧钱追求所谓的“高端技术路线”,而是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渐进式发展策略:

战略阶段一:通过“冰箱彩电式”的低技术壁垒方案快速进入市场

战略阶段二:以增程式电动车作为过渡技术,规避纯电初期的里程焦虑

战略阶段三:在资金与市场双重积累后,逐步向纯电智能化转型

理想汽车2023年实现全年盈利,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首家年度盈利企业。

2、用户体验至上的产品哲学(野生养老)

李想深谙消费升级时代的核心逻辑:用户体验决定一切。在产品设计上,理想汽车有几个关键决策:

家庭用户为核心的产品定位

对标BBA的空间与内饰体验

“不完美,但有温度”的产品迭代理念

理想ONE上市后,虽然动力系统并非业内最先进,但其六座SUV的家庭化设计极大满足了中国家庭用户需求,创造了月销过万的市场奇迹。

3、构建护城河:渠道与充电基础设施

与传统车企和特斯拉不同,理想汽车在自建渠道和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大:

截至2025年4月,理想已在全国建成近500家直营零售中心

超过2200个超充电站点,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高速公路网络

这些投入虽然短期内压缩利润,但长期看是构建企业护城河的关键举措。

二、技术路线的转型与突破:从跟随到超越

1、增程技术:理想的“过渡性优势”

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技术路线,被证明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市场切入点:

技术优势:规避纯电动车续航焦虑,同时享受新能源车政策红利

成本优势:相比纯电动技术,增程式电动车在同等续航条件下成本更低

理想的增程式路线是在中国特定市场环境下的最优解,这让理想在资金和技术积累阶段避开了与特斯拉的正面竞争。

2、纯电转型:时机与路径的精准把握

2023年,理想汽车推出纯电Mega系列,标志着其技术路线的重要转折:

L系列与Mega系列并行发展,实现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全覆盖

800V高压平台技术应用,充电效率大幅提升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为智能驾驶奠定硬件基础

虽然2024年初Mega系列销量未达预期,但随着一年的用户口碑发酵,市场逐渐接受这一新产品。

3、智能驾驶:从后发到赶超的技术路径

理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技术路线选择颇具前瞻性:

2023年前:以规则算法为主的辅助驾驶系统

2023年-2024年:转向端到端+VLM技术架构

2025年展望:全面升级至VLA(Vision-Language-Action)架构

理想汽车拥有超过100万辆车的实际路测数据,这一数据优势在人工智能训练中至关重要,为其智驾能力提升提供了独特资源。

AI观察室|理想汽车的战略转型:增程技术、纯电革命与智能驾驶-有驾

三、未来展望:AI赋能下的理想汽车

1、i系列与VLA技术:理想的关键转折点

理想汽车的i系列车型与即将推出的VLA技术,将是判断其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指标。

2、资本市场的重新评估

尽管理想汽车在经营数据上表现亮眼,但其市值与销量增长并不完全匹配:

目前市值约2200亿港元,PE约25倍

相比赛力斯的32倍、特斯拉的150倍的PE,存在明显低估

随着i系列及VLA技术逐步落地,理想有望在资本市场重获青睐,估值修复空间可观。当然除关注车企外,还可关注汽车产业链中的技术供应商,比如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禾赛科技,芯片与智驾供应商地平线机器人等等。

#新能源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