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ET9谍照一曝光,堪称引发了新能源行业的“科技地震”。1200公里续航、15分钟充电满电、再加上“不怕天火”的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进入量产线,这不只是车圈的新闻,更是市场的巨大风口。说到这里,很多股民脑子里估计已经翻滚着一句话:“有搞头!”不过,这份狂喜背后,也得来点冷静剖析,毕竟风口上的猪还能飞,但咱是常年看行业的,不能迷了眼。
首先,这固态电池凭啥这么牛呢?问题得从三把“杀手锏”说起。续航,液态电池目前极限就是600公里,而固态电池分分钟搞出1200公里,以后出去自驾游,你压根不需要翻地图找充电桩了。安全性,那更让人心安。液态电池遇到点火星子就敢来一场“热失控”,固态电池却因为没有易燃液体,无论穿刺还是短路,都只是安静如鸡。不燃、不爆、不泄漏,这才是新能源车的护身符!还有充电效率,十分钟搞定80%的电量,这效率都赶上喝一杯咖啡的速度了。这些指标摆出来,固态电池基本把液态电池打得抱头鼠窜,连个反击机会都不给。
当然,故事的精彩之处不仅在技术,还在产业链的“逐鹿无双”。从材料到制造再到应用,每一个环节都隐藏着金矿,上游的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直接决定了量产速度和成本,那些名字听着很高级的企业,例如卫蓝新能源、丰田都在抢跑。而到了电池制造环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这样的老牌巨头最有先发优势。至于下游车企,更是开足了马力搞军备竞赛,丰田都喊着要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了,蔚来的ET9更是稳坐新能源高端市场的C位。说实话,要在这个产业链分一杯羹的难度不低,不过对于眼尖的股民来说,机会反而多了起来。
说到机会,股市里的固态电池赛道,绝对是“神仙打架”的场面。重点在哪?选那些有真技术、真订单的企业。比如清陶能源的硫化物路线,卫蓝新能源的氧化物路线,都是目前量产进度相对靠谱的路线。再看宁德时代这类龙头企业,虽然半固态电池技术被质疑过,但现在也已经迈向飞机和无人机领域商用了,汽车领域的布局不容小觑。还有些企业光靠概念炒作想趁风头,啥专利都没有,研发投入也少得可怜,说白了就是蹭热点的典型,这种的就别碰了。
当然,风险也是一片迷雾。技术博弈目前摆明了是“赢家通吃”模式,感觉有点像赌世界杯,哪条技术路线能胜出,全行业的命运都跟着走。再说量产问题,实验室成功并不能直接奔向市场,良率不到40%,这是造出来都赔本吃亏的节奏。更别提液态电池还在后面要死不死地反扑,不断提升能量密度,疯狂压低成本,搞得固态电池稍不注意步子迈大点,连市场份额都可能被抢。
总而言之,固态电池确实是新能源赛道的“王炸”,但投资可千万别抱着“机会就是闭眼赚钱”的心态。盯紧技术路线、量产进度和客户订单,才是掘金固态电池的正确打开方式。风口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你更看好谁能够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笑到最后呢?让我们在股市的“金矿”里继续“挖宝”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