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屋门口,风吹得标志晃来晃去,像是在撒娇还是在示威,谁知道呢。那天我路过,外面三两个人,里面坐着俩人低头刷手机,咖啡机咕噜咕噜,对面小广场倒是有大妈在练健身操,气氛活泼得多。有人说蔚来牛屋冷清,说得跟发现了什么大新闻似的,仿佛隔壁星巴克天天爆满,蜜雪冰城门口都能排出个灯谜长龙。你信吗?我不信。别的不说,星巴克我进去过,沙发上不是写代码的就是在假装写代码的,真讨论生活的,十个里有仨就算多。
蔚来粉和带节奏的网友最近吵得很热闹,牛屋到底进不进?有人说车主压根不进,觉得没劲。说起来也有点好笑,你见过哪位蔚来车主整天泡在牛屋里吗?我身边开蔚来的哥们,平时忙得跟陀螺一样,白天开会,晚上接娃,周末还能抽空进牛屋喝杯咖啡?别闹了,成年人顶着压力活着,谁真有那闲心天天来打卡?
牛屋这事,外头看着高大上,里头其实是个大号广告间。没错,广告。和特斯拉体验店、理想车主之家一脉相承。你以为蔚来靠卖咖啡赚钱吗?真要这样,那蜜雪冰城不得上市敲钟?牛屋更像一个城市橱窗,给你一面logo墙,偶尔搞场活动,顺便拍照发朋友圈。你要真想在这儿体会“社区归属感”,怕是得先把日程表掏空。
说是冷清,其实换个角度也有趣。你仔细瞧,NBA球队训练馆一到休息日,馆里能剩几个?教练、体能师、媒体拍几张照片,主力球员还得防着被偷拍。可一到比赛,场馆爆满,气氛那叫一个热烈。牛屋也一样,平时安安静静,活动一开,车主、媒体、KOL全都冒出来,热闹得很。你说这究竟是冷清,还是仪式感?大概谁也解释不清,反正牛屋在SEO搜索词里热度不减。
说句心里话,蔚来车主进不进牛屋,这不代表什么。汽车圈的热闹和冷清,数据有时候比表象更扎心。百度指数一查,蔚来热度年年走高,用户社区粘性远超行业平均,牛屋的客流量数据,放在新能源车企里也不算垫底。你要拿咖啡销量说事,那是鸡蛋里挑骨头。再说了,真喜欢体验,谁还差那一杯现磨?
网上总有爱带节奏的,说牛屋没人、品牌没活力,听多了倒像是段子。你要真把牛屋当成蔚来的软肋,不如直接问问:哪家车企敢把体验店开成网红打卡地?理想、小鹏不都是搞活动拉人气,没活动的时候比牛屋还冷。城市CBD的这些形象店,本来就是造势和刷脸用的,别当真,更别指望它能天天人山人海。
蔚来的牛屋,和C罗的训练馆、乔丹的纪念馆,甚至和星巴克、蜜雪冰城,都是城市里的符号。每天都得有人进进出出,那不是体验,那是搬砖。你要说品牌空间就该人满为患,那体育圈早就用不上训练馆了,直接搬到商场开个演唱会多省事。社区归属感、品牌认同感,这事儿跟门口排多长队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实牛屋的存在,除了广告,还有点像成年人的仪式感补丁。你说蔚来为什么要投钱搞牛屋?我猜,还不是为了让品牌“更有温度”?跟世界杯搞球迷嘉年华、NBA主场秀一样,谁不想让自家粉丝多一份归属感。只是仪式感这玩意,真没法用人气来衡量。你觉得冷清,别人未必在意。你觉得热闹,可能只是社交媒体的泡沫。
有人说,生活方式就该热热闹闹。我偏不信。蔚来牛屋冷清和热闹,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在这里停过脚步,拍过照,发过朋友圈。就像足球场上的一粒进球,谁记得场馆那天的上座率?牛屋是蔚来的牛屋,不是大众的麦当劳。你要真想体验热闹,去地铁站挤一挤,保证比牛屋人多。
闲下来琢磨琢磨,牛屋的话题热度和蔚来的品牌热度,怎么就绑在一块了?难不成品牌活力非得靠“人气”撑场面?真要这么说,家门口小卖部都成了用户社群典范。牛屋进不进,进了喝没喝,喝了发没发朋友圈,这些都成了大数据背后的SEO关键词。你要真想追热点,建议带个小板凳,等着蔚来下次新活动,现场感受一下。
最后,牛屋冷清与否,还轮不到路人指指点点。成年人都忙着自己那一摊,谁还天天盯着别人家的生活方式写剧本?你说蔚来牛屋热不热闹,我说看心情。今儿天冷,屋里坐着发呆,没人打扰也挺舒服。明儿活动一开,热闹得跟庙会似的。至于答案?留给你们自己琢磨。你会进牛屋吗?你真的在乎吗?留言聊聊,别光看热闹,咱也参与一下——说不定下次路过,我还能请你喝杯咖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