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CEO亲自操刀P7大改款,销量压力背后的深层玄机

小鹏P7要捯饬捯饬再出道了,何小鹏亲自站台,又是“倾注心血之作”,又是“把未来掰到现在”。

这事儿,咂摸咂摸,有点意思。

说白了,现在新能源车厂的老板,哪个不是自带光环?

小鹏汽车CEO亲自操刀P7大改款,销量压力背后的深层玄机-有驾

雷军为小米SU7鞍前马后,锣鼓喧天。

何小鹏这回为了P7改款这么上心,也算常规操作。

毕竟,车市厮杀惨烈,谁不想自家货卖得俏?

但蹊跷的是,P7都卖了这么些年了,也算小鹏的开山元老,咋突然就要“倾注心血”式的大改?

难不成之前的P7,心血洒得不够?

这背后,是不是也透着几分捉襟见肘?

小鹏汽车的交付数据,瞧着挺扎眼。

2025年4月交了35045台,同比蹿升273%。

可细扒拉扒拉,MONA M03上市8个月就卖了超10万台,妥妥的销量扛把子。

P7+呢?

上市5个月,吭哧吭哧完成了5万台下线。

虽说也不赖,可和MONA比起来,似乎少了点谈资。

这么一捋,P7的压力就支棱起来了。

一边,新能源这潭水搅得浑,新款车型你方唱罢我登场,老款车型不翻新,分分钟被拍死在沙滩上。

另一边,小鹏内部也面临着产品架构调整这档子事。

MONA走的是亲民路线,P7标榜的是智能轿跑,怎么让这两款车并肩作战,而不是内耗,是个考题。

何小鹏撂下一句话,未来三年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卷的三年。

这话不假。

各家车企都在卷技术、卷服务、卷价格,挖空心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鹏汽车盘算着今年推出一堆新车和年度改款车型,“恨不得每个季度都有重磅新品和改款”。

这节奏,比互联网公司更新版本还勤。

这种“重金砸地”式的竞争,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是喜闻乐见。

可对车企来说,那就是如履薄冰。

小鹏汽车CEO亲自操刀P7大改款,销量压力背后的深层玄机-有驾

一方面要砸钱搞研发,死守技术高地;另一方面,又要抠抠搜搜控制成本,保住利润。

稍有不慎,就得卷铺盖走人。

更扎心的是,还有人扯着嗓子唱衰“蔚小理”。

同济大学的朱西产教授就开门见山地说,“蔚小理”一个都剩不下,赶紧抱团取暖,不然“你就等着凉凉”。

这话虽说有点耸人听闻,但也影射出一些业内人士的隐忧。

何小鹏的回应也挺有意思。

他说,从逻辑上认可专家的观点,可从创业者的视角来看,那是另一回事。

企业做得越大,越不能按常理出牌,如何在洞察趋势的前提下,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才是创业的乐趣所在。

这话听起来有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意思。

可仔细品品,创业这事儿,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如果事事都循规蹈矩,那还创个啥业?

与其说是“不能按常理出牌”,不如说是创业者的一种执念。

他们笃信自己的判断,笃信自己的团队,笃信自己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这份执念,或许才是他们能一路死磕的源动力。

所以,小鹏P7这回的大动干戈,不仅仅是一次产品焕新,更是一次对自身硬实力的背书。

它要让市场瞧瞧,小鹏汽车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懒觉,而是在不断进化,不断突破自我。

当然,最终能不能翻红,还得看产品本身够不够硬气。

全新的小鹏P7到底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咱们且走且看。

不过话说回来,何小鹏那句“可能是我们有史以来倾注心血之作”。

听听就得了,别太走心。

毕竟,商场如战场,哪有那么多情情爱爱?

真正拿得出手的,还是产品好不好,价格够不够香。

消费者掏腰包买车,看的可是真金白银,不是你的情怀。

而这,或许也是所有新能源车企都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真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