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也出增程了,首发不是G6,而是这两款

小鹏不搞纯电了?首款增程车竟不是G6,而是X9和G7![工信部数据]

小鹏也出增程了,首发不是G6,而是这两款-有驾

当所有人以为小鹏会将增程技术首搭于走量的G6时,现实却狠狠甩出一张“意外牌”。工信部最新申报信息显示,小鹏G7与小鹏X9赫然在列,双双搭载1.5T插电式增程混动系统,正式宣告小鹏进入“双动力时代”[工信部数据]。这不仅是品牌战略的重大转向,更是对当前市场用户痛点的精准回应——续航焦虑与补能不便,终于被小鹏以增程方案正面破解。尤其令人意外的是,承担这一关键转型任务的并非外界预期的G6,而是定位更高端的X9与全新中型SUV G7。这一决策背后,既体现了小鹏对细分市场的深度洞察,也暴露出其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全新野心:不再只做“纯电理想主义者”,而是成为“全场景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

从产品布局来看,小鹏选择X9和G7作为增程首发车型,实则是经过缜密考量的“高低组合拳”。小鹏X9作为品牌首款MPV,自上市以来便以智能座舱与高阶智驾为核心卖点,主打家庭与商务出行场景。然而,纯电版本在长途出行中的补能短板始终是潜在用户的顾虑点。此次增程版X9的出现,恰恰补上了这块拼图。根据申报信息,X9增程版车身长度增至5316mm,宽度1988mm,高度1785mm,轴距则维持3160mm不变,与纯电版保持一致[工信部数据]。这意味着车内空间布局未受影响,依然能提供宽敞的三排座椅体验。外观上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前脸下方新增的主动式进气格栅,采用类似百叶窗的可开闭设计,不仅优化了风阻系数,更在增程器工作时提升散热效率,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动力系统方面,X9增程版搭载代号为DAM15NTE的1.5T四缸增程器,最大功率110kW(约150马力),由中创新航提供磷酸铁锂电池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210kW,最高车速可达180km/h[工信部数据]。这套组合兼顾了城市纯电行驶的静谧性与高速长途的续航保障,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预计超200km,综合续航有望突破1000km,彻底打消用户对“电车不敢出远门”的固有印象。

小鹏也出增程了,首发不是G6,而是这两款-有驾

而另一款首发增程技术的车型——小鹏G7,则更像是品牌在中型SUV市场的一记“奇兵”。尽管G7的命名让人联想到已有的G6,但其定位更偏向于运动化、年轻化,旨在与Model Y、蔚来ET5T等车型正面竞争。从申报图来看,G7增程版在外观上进行了细节优化,最明显的是前脸贯穿式LED灯带由分段式改为全贯穿设计,视觉上更显宽阔与科技感,强化了品牌辨识度。车身尺寸方面,G7增程版长宽高分别为4918/1925/1655mm,轴距2890mm,相比纯电版略有加长,可能为增程系统预留了更多布局空间[工信部数据]。这种“加长不加轴”的设计策略,既保证了后排乘坐舒适性,又未牺牲操控灵活性。动力配置上,G7增程版同样采用1.5T增程器+电机的组合,但调校更为激进:增程器最大功率达110kW,驱动电机最大功率提升至218kW,最高车速可达202km/h,性能表现甚至超越部分同级纯电SUV[工信部数据]。电池方面,G7选用湖北亿纬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这类电池以循环寿命长、热稳定性高著称,特别适合增程车型频繁充放电的使用特性。可以预见,G7增程版将主打“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混合出行模式,满足年轻家庭周末郊游、跨城探亲等多样化需求,同时避免充电桩依赖,提升用车自由度。

小鹏也出增程了,首发不是G6,而是这两款-有驾

深入剖析这两款增程车型的技术逻辑,不难发现小鹏并非简单“复制”理想或问界的增程路线,而是在核心架构上保留了自身优势。首先,增程器的选择上,小鹏统一采用1.5T四缸发动机,而非部分竞品使用的三缸机型,此举有效降低了高速运转时的振动与噪音,提升了NVH表现,确保车内静谧性不因增程器启动而大幅下降。其次,在电驱系统上,两款车均采用高功率电机,保证了即便在馈电状态下,依然能提供接近纯电车的加速响应与驾驶质感。更重要的是,小鹏并未因引入增程而削弱其引以为傲的智能化能力。X9与G7均基于SEPA 2.0扶摇架构打造,全系标配XNGP高阶智驾系统,支持城市/高速NOA、自动泊车、代客泊车等前沿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在享受增程带来的续航自由时,依然能体验到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辅助,真正实现“续航与智能双不妥协”。

小鹏也出增程了,首发不是G6,而是这两款-有驾

从市场策略角度看,小鹏跳过G6选择G7与X9首发增程,是一次极具战略深意的“错位竞争”。G6作为小鹏销量主力,主打性价比与高能效,若贸然引入增程系统,可能引发现有纯电车主不满,甚至影响品牌“技术先锋”的形象。而G7与X9分别处于中高端SUV与豪华MPV市场,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看重全场景适应能力。增程版的推出,不仅能提升产品溢价空间,还能吸引那些原本因续航问题犹豫的潜在客户,实现用户基盘的扩容。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上半年,增程式电动车在新能源市场占比已攀升至18.7%,年复合增长率超40%,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中汽协数据]。小鹏此时入局,虽非最早,但时机精准。通过X9和G7试水市场反馈,未来再将成熟技术下放至G6等走量车型,形成“高端探路、中端普及”的产品节奏,无疑更为稳健。

当然,增程路线也面临挑战。如何平衡油电转换效率、控制整车重量、优化能量管理策略,都是决定用户体验的关键。例如,增程器介入时的平顺性、馈电状态下的动力衰减、以及长途行驶的油耗表现,都需要真实场景验证。但从目前参数来看,小鹏在热效率、电池管理、电控逻辑等核心环节均具备技术储备。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电池衰减风险,也提升了整车安全性,符合家庭用户对可靠性的高要求。此外,小鹏全国超1000座自营充电站与S4超充桩的布局,也为增程车型提供了“电优先”的使用基础,鼓励用户日常以纯电通勤为主,最大限度发挥经济性优势。

小鹏也出增程了,首发不是G6,而是这两款-有驾

可以预见,随着G7与X9增程版的上市,小鹏的产品矩阵将更加立体。消费者不再局限于“纯电”或“燃油”的二元选择,而是拥有了“可油可电、智能高效”的第三种可能。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拓展,更是品牌从“电动化”向“智慧出行”跃迁的关键一步。未来,当补能焦虑被彻底化解,智能驾驶真正解放双手,小鹏所描绘的“未来出行”图景,或许正从这两款增程新车开始,缓缓展开。

小鹏也出增程了,首发不是G6,而是这两款-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