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凌晨,小米汽车的一次OTA更新,让SU7 Ultra车主群炸开了锅。原本号称"地表最强电车"的1548匹马力,突然被加上了"赛道考级"的枷锁——用户需在指定赛道跑出特定圈速,才能解锁车辆的全部性能。这场没有预告的规则变动,瞬间点燃了车主与车企之间的矛盾。
郑州车主李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5月1日一早,他像往常一样启动爱车,却发现仪表盘多出一条醒目的提示:"未通过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当前动力限制900匹"。这位花费近百万购车的车主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车友群里都炸了,有人刚提车就碰上这事,感觉像是买了缩水版。"据他统计,仅河南车友群里,就有超过300人表示反对新规。
新规要求不可谓不严格:浙赛需跑进1分46秒,天马赛道1分12秒,易车金港1分10秒。这样的标准,让不少业余车主望而却步。洛阳的个体户周先生算了笔账:"去郑州的中原国际赛车场,单次赛道日费用2000元,加上往返油费、住宿,解锁一次马力至少得花3000块。这还不算万一撞车的维修成本。"更让他不满的是,购车时并未被告知后续会有这样的限制。
不过,也有车主对新规表示理解。在某汽车论坛,认证为赛车手的用户"疾风骑士"发帖称:"1500匹马力在马路上开就是定时炸弹,我亲眼见过SU7 Ultra在高速上失控的视频。小米这是在悬崖边拉了根安全绳。"这种观点得到部分普通车主的认同,开封的教师张女士坦言:"我买这车主要接送孩子,平时900匹完全够用,安全比飙车重要。"
小米官方的回应强调安全考量。客服人员在电话中向记者解释:"近期多起SU7 Ultra超速事故引发社会关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高性能只在专业场景释放。"但这番说辞未能平息争议,有车主翻出购车合同,其中并未明确提及"赛道考级"条款。更有法律人士指出,若车企单方面变更产品使用条件,可能涉嫌违约。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风波背后存在现实压力。据交通管理部门数据,自SU7 Ultra上市以来,涉及该车的超速事故已发生17起,其中3起造成人员伤亡。某车企高管向记者透露:"监管部门近期对高性能电动车的使用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小米此举也是无奈之举。"
在商业层面,小米并非先例。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赛道模式需完成官方培训,保时捷Taycan Turbo S的超增压功能需额外付费。但小米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考核直接与购车时宣传的性能挂钩,且对圈速标准要求极高。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小米试图建立品牌专业性的尝试,但操之过急反而引发用户反弹。"
争议之下,灰色产业链悄然滋生。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发现,已有商家推出"代刷圈速"服务,报价从5000元到2万元不等。更有极客车主研究破解系统,试图绕过限制。这些行为不仅加剧了安全隐患,也将车企的管理难题推向台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