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主群里又开始了一场行为艺术,主题是“车船税是不是要给我们整个大的”,堪称典中典。
一群开着大几十万车的朋友,为了每年几百块钱的车船税操碎了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悲壮,仿佛天庭要加收仙班的香火钱。
尤其是一些大排量车主,听到风声说要涨价,心态直接崩了,好像明天他们的V8就要被强制拆成四个奥拓。
讲真,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都比他们稳定。
所以这事儿到底是真的假的?
一句话,就是瞎扯淡。
我们先来盘一盘这事的来龙去脉。
所谓的“10月新政”,官方公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是针对新能源车的技术要求,跟你家那台喝油的宝贝疙瘩,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燃油车的车船税,还是按老规矩来,1.0L及以下的最低,4.0L以上的最高,这么多年就没变过。
你跑去税务局问,工作人员看你的眼神都会充满一种关爱,然后告诉你:“大哥,今年明年,都按老规矩算。”
这事儿的本质,就是一场由自媒体KPI和群众焦虑共同导演的魔幻现实主义戏剧。
不装了,摊牌了,就是一场自嗨。
一些人负责造谣,一些人负责恐慌,大家都很忙,但都忙在了点儿上,非常有默契。
小排量车主早就偷着乐了,符合节能标准的还能减半,一年省下两三百,够吃好几顿疯狂星期四了。
新能源车主更是重量级,直接免征,属于在餐厅吃饭不仅不用给钱,还能把锅端走的那种。
所以你看,政策的指挥棒早就挥起来了,只是有些人假装看不见。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这种一戳就破的谣言,总能周期性地引爆社交网络?
因为它精准打击了一部分人的G点。
我作为一个开过老车的中年人,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态。
对于很多大排量车主来说,他们买的根本不是车,而是一种信仰,一种工业时代的“玄学”。
那个V8发动机的轰鸣,就是他们的经文;那个一脚油下去的推背感,就是他们的神迹。
这玩意儿跟性价比没关系,这是一种爱。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他们开的不是车,是工业时代的压缩毛巾,一沾水就瞬间膨胀,填满了中年人干瘪的内心。
现在你告诉他,这块“压缩毛巾”要额外收税了,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对信仰的亵渎。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品,是不是就是这个味儿?
这跟奔驰车主不能接受别人说他车标不值钱,特斯拉车主不能容忍别人质疑马斯克一样,都是一种信仰保卫战。
谣言,只是点燃他们内心“圣战”的火星子。
但真正的战场,根本不在这里。
你还在纠结城门口贴的告示是不是要多收三瓜俩枣的进城费,人家的新能源大军已经用闪电战打到你家厨房了。
这才是最骚的。
大家觉得车船税占养车成本的比例很小,保险、油费才是大头。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
但你有没有想过,政策最牛逼的地方,从来不是一刀切,而是温水煮青蛙。
今天给你个新能源免税,明天给你个小排量减半,后天再吹吹风说要搞“碳排放计税”。
每一步都不是致命的,但每一步都在告诉你:时代变了,大人。
你以为新能源免税是优惠?
不,那不是优惠,那是给所有燃油车发的“死亡通知书”。
你以为这是在省钱?
不,那是人家在用你交的税,给你和你的爱车挖坟。妈的,这根本就不公平,但这就是现实!
当下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
没有体面,没有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这种新玩家,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都没得吃。
在这种修仙式的竞争法则里,你还在纠结每年几百块的车船税?
同行看了都得傻。
这就像两个修仙大佬在斗法,毁天灭地,结果你在旁边担心他俩的法宝会不会刮花你的共享单车。
格局,要打开。
说真的,我最近看牙医,那钻头的声音比V8还带劲,就是费钱。
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可能有点反常识。
不要去研究什么政策,不要去计算什么成本。
因为在掀桌子式的竞争里,所有理性的计算都会在下一秒变成笑话。
你今天算好了一切,明天人家直接价格自爆,买车送房,你找谁说理去?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你真正要做的,是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尤其是中国特色的运行逻辑。
自动驾驶的未来在哪里?不在特斯拉,不在华为。
自动驾驶的关键,在中国的老头乐。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无视一切规则的降维打击,什么AI算法都算不出来,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科技,一种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和厚黑学的终极算法。
所以,面对车船税这种小风波,我的结论是:
别慌,也别乐。
因为这点钱,在你未来养车、换车的巨大不确定性面前,连个屁都算不上。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什么?不是换小排量,也不是换新能源。
而是去思考,如何在规则之外,找到那个可以掀翻所有桌子的“老头乐”。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