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大会刚开完,特斯拉开始量产,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跟着涨起来了!

你肯定想不到,马斯克最近放了个狠话:未来特斯拉80%的价值,可能不靠卖车,而是靠卖机器人。 这个叫Optimus的机器人,计划在2026年底启动百万台级别的量产。夸张的是,就在上个月,国内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已经悄无声息地交付了数百台真人大小的人形机器人,每台售价超过90万元,全年订单额突破了8亿元。

机器人产业大会刚开完,特斯拉开始量产,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跟着涨起来了!-有驾

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 从工厂车间到科技展会,铁皮身躯、能走会抓的机器人正在成群结队地出现。

政策的风向标已经再明确不过。 11月5日,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姚佳在一个机器人论坛上直接给人形机器人封了个新称号,“新一代超级终端”。 这个词上次被广泛使用,还是形容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 工信部明确表示,下一步要动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来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机器人的视觉、语言和动作大模型。

说白了,国家层面已经认定,这玩意儿是未来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也没闲着,纷纷划出“机器人谷”,搞起创新中心,整个产业像拼积木一样,从最底层的芯片到最后的整机组装,链条正在快速补齐。

机器人产业大会刚开完,特斯拉开始量产,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跟着涨起来了!-有驾

企业的动作更是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优必选成了“量产先锋”,它的Walker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吉利汽车、东风柳汽的工厂,干些像数据采集、简单装配这样的活。 另一家备受关注的小鹏,也在其科技日上亮出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它甚至模仿人类设计了脊椎,还配上了一双拥有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目标是2026年底规模量产。

而舞台中央最耀眼的,依然是特斯拉。 尽管他们暂停了原定25年的量产计划,但把全部精力都押注在了第三代产品Optimus 3.0上。 特斯拉为此专门开通了“TeslaAI”账号,时不时放出一段Optimus最新进展的视频。 关键的是,它的量产线和特斯拉电动车同根同源,共享着电池、电机和最重要的“大脑”,端到端神经网络。 马斯克的赌注下得极大,他构想未来Optimus的产量最终将远超汽车。

机器人产业大会刚开完,特斯拉开始量产,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跟着涨起来了!-有驾

这股热潮不仅停留在工厂和实验室,更直接烧到了资本市场。 A股的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成了近期弱市里的一抹亮色。 像胜宏科技、三花智控这样的公司被资金团团围住。 胜宏科技生产的PCB板是机器人控制模块的核心部件,今年下半年融资净买入额就高达119亿元。 三花智控作为特斯拉的供应商,专门提供机器人关节驱动的关键零部件,同样被市场看好。

钱流向的地方,清晰地勾勒出了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优必选、拓普集团这样的整机生产和结构件厂商;二是胜宏科技、三花智控、北方稀土这些提供核心零部件的“卖水人”;三是像科大讯飞、汇川技术那样,专注攻克机器人“大脑”和“小脑”(AI算法与运动控制)的技术公司。 北方稀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机器人关节里的电机极度依赖其钕铁硼磁材,这直接推动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57%。

机器人产业大会刚开完,特斯拉开始量产,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跟着涨起来了!-有驾

市场的想象空间已经被彻底打开。 摩根士丹利做出了一份惊人的预测,他们认为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美元。 而根据国内的产业报告判断,真正的规模化爆发点就在眼前,2026年很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年产突破万台的“元年”。 工业制造将是它们登陆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战场。

当然,这条路并非一片坦途。 机器人灵巧手的精细度能否真正替代老师傅的手感? 在复杂多变的真实场景里,它们的“大脑”会不会突然卡壳? 量产背后高昂的成本,短期内依然是个巨大的挑战。 一些机构也提醒,部分公司仍停留在讲故事阶段,商业化的实际进度可能远不如股价表现得那么美妙。

机器人产业大会刚开完,特斯拉开始量产,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跟着涨起来了!-有驾

当机器不仅能替代我们的体力,甚至开始模仿我们的形态,走进车间、商场,乃至最终走进家门时,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便浮出水面:我们究竟是希望它们完全效仿人类,还是更应发展出一种专属于机器的高效、可靠但可能“不像人”的全新形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