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华为合作背后:不是上海市政府出面,这事儿可能成不了?

上汽华为合作背后:不是上海市政府出面,这事儿可能成不了?

最近汽车圈传得最热闹的,是上汽和华为终于谈下合作了。可圈里人私下都在嘀咕:要不是上海市政府在中间递话,这事儿说不定到现在都卡着。毕竟上汽几年前还明确说过“不跟华为玩”,这回头路走得可不算顺。

上汽华为合作背后:不是上海市政府出面,这事儿可能成不了?-有驾

咱先把时间线理清楚。去年年底,上海练秋湖国际创新中心刚投入使用,那可是上海重点打造的科技地标,专门用来引科技巨头的。有人就说了,华为好歹给上海个面子,把合作谈下来呗?可实际谈判哪有这么简单?练秋湖对上海来说是块金招牌,去年一年就吸引了二十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人家自己正美着呢,能把这成绩拿出来当谈判筹码?再说了,华为这些年跟各地政府合作多了去了,深圳的智能网联测试场、苏州的车路协同项目,哪个不是地方捧着华为?反过来说,上汽也不是软柿子,国内车企里论营收利润,它常年排前三,去年光新能源车销量就涨了40%,人家凭啥非得听华为的?

说白了,这事儿的核心是“面子”和“里子”的博弈。上汽这些年一直在强调“自主可控”,之前拒绝华为就是因为不想把最核心的智能驾驶系统交给外人,怕被人说“没了灵魂”。可现实也扎心啊——去年华为跟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单月销量破3万;跟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成了高端市场的香饽饽。上汽看着眼红啊,自己搞了五年的智能驾驶系统,市占率还不到5%,再这么闷头干下去,市场真要被分完了。

上海市政府这时候出马,其实是做了个“顺水人情”。对上海来说,汽车产业是支柱,贡献了全市1/6的GDP,要是上汽和华为能联手,既能保住本土车企的龙头地位,又能把华为的智能生态留在上海,练秋湖的创新中心也能借势再上一个台阶。你说这是不是三赢?

不过话说回来,这合作能成,双方都得“低头”。上汽放下了“全栈自研”的执念,允许华为参与部分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研发;华为也没像跟其他车企那样强势,没要求“华为Inside”的独家标识。就像咱们平时谈生意,甲方再牛也得看看乙方手里有没有货,乙方再能也得考虑甲方的资源能不能用上。

现在再看这事儿,其实没什么“谁给谁面子”的说法,就是商业世界里最普通的利益交换。上汽需要技术救命,华为需要场景落地,上海需要产业升级,三方凑一块儿,自然就谈成了。就像菜市场卖菜的跟买菜的,你图新鲜,我要便宜,摊主想赶紧出货,事儿就成了。

商场如战场,哪有永远的死对头,只有永远的利益。上汽和华为能跨过之前的坎儿,说到底还是被市场推着走——你不合作,别人就抢跑,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老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放在商战里,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