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元到2802亿:赛力斯背后的五年蝶变
你知道吗?五年前,还籍籍无名的小康股份,那个主营低端车辆、出售价格只在3到5万元之间的汽车厂,如今市值猛增到2800多亿。不到五年的时间,它的股价暴涨了19倍!最夸张的是,其子品牌问界已经稳稳占领了中国中高端SUV市场,问界M7、M8和M9这三款车型硬生生地把BBA(奔驰、宝马、奥迪)的SUV经营逼得无路可退,直接在市场上正面“完胜”。
不妨试想一下,五年前,当时苦苦挣扎的小康,居然能完成这样的逆袭?
而这背后,隐藏着赛力斯从低谷到巅峰的生死博弈,更关键的是几位“杀伐决断”的灵魂人物,用他们的每一步棋子,将一家平平无奇的地方性公司推上了高端新能源车企的历史之路。
1. 赛力斯的涅槃:九败而不弃
2018年,大概只有寥寥几人知道小康股份。这个重庆的地方车企当时靠生产微型车生存。它盈利艰难,财务盈亏也时常让人提心吊胆。当时,小康的当家人张兴海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盯上了一个新风口——新能源汽车。
这一年,在美国发布会上的灯光间隙,SF MOTORS发布了两款概念车——SF5和SF7,张兴海满怀野心想用这两款车型进军电动车市场。然而事实证明,野心没有用。技术与定位,一样重要。
2019年,SF5终于有了国内首秀的机会,原计划能在第三季度量产交付,但销量上的惨淡让人不忍直视:从2020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加起来才卖了区区九百多辆。
彼时的小康,真是跌入人生谷底。负债累累,市值仅有100多亿,反观市场对电动车的浪潮预期一片火热,张兴海的压力可想而知。外界一度调侃他,“拿着土炮想打赢洋枪洋炮”。但让他也没想到的是,这时候,他的盟友出现了。
2020年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亲自宣布整合汽车和消费者业务,也释放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华为,这家被美国围剿的通信巨无霸,没有了手机营收的底气,不得不寻找一个“新突破口”。接下来的故事,便是强强联合,彼此需要。
2. 穿越黎明前的至暗时刻
2021年,带着“干掉特斯拉”、“一把打趴BBA”的豪言壮语,余承东带队踏入了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余承东加入的具体过程,颇具戏剧性。他和张兴海是一拍即合,似乎两个人就是为了改变彼此的低谷而存在的一样。
没有人可以光凭豪情万丈战胜市场。智选车模式推出了,但赛力斯的支持率却是不温不火。第一款SF5勉能力图高端市场,却以月销几百辆的成绩惨遭滑铁卢;后来登场的问界M5、M7,也因为技术上无法直面特斯拉等对手,陷入了长时间的舆论危机。
而彼时,华为内部的车BU事业部正在面对的,不止是外界的质疑,还有高层内部的分歧。好事者翻出余承东的“30万辆”承诺视频,不断讽刺其“吹牛不上税”,甚至称智能车只是华为的“自娱自乐”。
但你相信吗,这么多的阻力之下,华为仅仅需要两年时间,便通过一系列技术布局,彻底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3. 产品力与技术,如何成为逆袭的关键?
真正让问界进入公众视野,并刷屏的新章,是2022年12月发布的问界M5 EV。这是华为首次全面主导的SUV电动车,也成为它们的强心剂。后来大火的问界M7和问界M9都是接着M5迈出的成功基础,迅速抢占了中高端市场位置。
整个战役的转折点,源于华为在L3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硬核突破。这项堪称“降维打击”的新技术早在2021年得以初露头角,升级版本的ADS 2.0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它能够在不依赖公共高精度地图的前提下,实现车在各种复杂路况下的“自适应驾驶”。单这一点,就远甩特斯拉FSD几条街。通过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感知硬件与AI决策的整合,华为又让问界在安全性能方面独领风骚。许多销售人员甚至敢当场“蒙上眼睛开车”展示防碰系统,对,听起来就是这么豪横。
而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和华为并不是像传统车企那样单一地堆砌高科技配置,他们更知道如何生产出一辆消费者很“上头”,又很趋之若鹜的“理想之车”。从问界M5以后,几乎每一款新车的定价都踩在30万到50万的价位上,以毫无争议的产品力实现了对BBA的超越。
余承东的一句“我们要让中高端市场的标杆不再是BBA,而是问界”,听上去斩钉截铁,更仿佛是给隔空对手的一份警告。
4. 凤凰涅槃背后,是策略也是坚持
当然了,成功永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发布问界M9之前,赛力斯原已完全耗光了两江工厂和凤凰工厂的资源,甚至需要重庆市背后出资助力建厂。从“山穷水尽”到“绝地反击”,赛力斯对于再出悬崖的热情和华为这个技术金主的加持,其实是缺一不可的。
回过头来如果不是张兴海本人以及公司高层始终信任华为,用仅有的资源撑到8成甚至9成,该怎样翻盘,根本无从下手。尤其是每一款问界的新车,即使外界迟迟不看好,他们也不轻易放弃已经布好的棋。
一步走对就转危为机。2023年,余承东携团队发布的Mate 60 Pro,让华为在国内的芯片危局上解放了一口气。就是那一刻开始,外界发现,问界车BU其实已经在殊死拼搏中走上正轨。2025年,问界M7、M8、M9三剑客在中高端市场取得全面胜利;2026年,问界车系销量不仅大幅超越单家BBA,还在市场占领率上与全场的传统燃油车拉开了几乎20个百分点。
这一路走来真心不容易,给我的感觉就是,赛力斯的成功既是一场豪赌,也是一场兼顾策略与坚持的战斗。余承东这位一度“吹牛”的大佬,不仅自己在这场艰难战斗中立住了脚跟,还彻底让赛力斯凤凰涅槃了?这个故事背后,既是技术的胜利,也是中国车企追赶国际品牌的一个缩影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