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马到崩盘:哪吒汽车的“破产风暴”与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启示

2025年5月13日,一则“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审查”的消息刷爆社交网络。这个曾以“黑马”姿态超越“蔚小理”的造车新势力,为何短短两年便从销量冠军沦落至破产边缘?背后是资本泡沫的破裂,还是行业洗牌的必然?本文深度复盘哪吒汽车的坠落轨迹,揭开新能源汽车赛道残酷的生存真相。

一、破产危机爆发:530万广告费成“最后一根稻草”

5月13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涉案金额531万元。这家仅有5名员工的广告公司,成了压垮哪吒的“最后一根稻草”。

讽刺的是,这并非哪吒首次欠债——其累计被执行金额超1.6亿元,拖欠供应商货款超60亿元,甚至因欠缴215万元税款被税务局公告催缴。从“造车新势力销冠”到“老赖名单常客”,哪吒汽车的崩塌早有预兆。

从黑马到崩盘:哪吒汽车的“破产风暴”与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启示-有驾

二、坠落轨迹:销量断崖与资金链“死亡螺旋”

1. 销量神话的破灭

2022年,哪吒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但此后急转直下:2023年销量腰斩至6.45万辆,2025年1月更暴跌至110辆。低价策略反噬利润,2021-2023年累计亏损183亿元,相当于每卖一辆车亏损4万元。

2. 资本游戏的崩盘

尽管累计融资228亿元,但烧钱扩张的隐患早已埋下:

盲目扩张:南宁、宜春、桐乡三大工厂投资超百亿,如今全面停摆;

融资断档:2024年E轮30亿元融资迟迟未到位,供应商集体断供;

债转股困局:134家供应商被迫接受70%债务转股权,但核心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已停止合作。

三、致命败因:战略迷失与信任崩塌

1. 产品定位的“双重失败”

早期靠5万元级车型哪吒V打开市场,却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泥潭。转型中高端推出的哪吒S、哪吒GT,因智能化落后、续航虚标被市场抛弃,形成“低端不赚钱、高端没人买”的死局。

2. 管理层的信任危机

原CEO张勇被曝“离职前办妥英国签证”,官方回应避重就轻;员工降薪50%、研发团队解散,App因欠费停运、车主维权无门;国资股东南宁产投、宜春国资等已不再信任创始团队。

3. 技术短板的致命伤

研发投入占比从15%骤降至3.2%,核心专利连续8个月零申报。当比亚迪、蔚来等重仓智能化时,哪吒仍依赖供应商技术组装,彻底失去竞争壁垒。

四、行业启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门槛

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断言:“年产量不足200万辆的车企注定消亡。”哪吒的案例印证了行业残酷法则:

1. 资本依赖≠生存能力:228亿融资烧尽警示,没有盈利模式的“烧钱换市场”终将反噬;

从黑马到崩盘:哪吒汽车的“破产风暴”与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启示-有驾

2. 差异化才是护城河:在比亚迪、特斯拉的规模优势下,二线品牌必须找到技术或场景突破点;

3. 供应链决定生死:一旦拖欠货款导致断供,即便如哪吒达成部分还款协议,也难以逆转崩盘趋势。

五、尾声:哪吒能否“浴火重生”?

目前,哪吒汽车仍试图自救:与埃夫特达成4900万元分期还款,在泰国布局生产基地。但业内人士分析,若30亿元E轮融资6月底前无法到位,破产清算将成定局。

这场“破产风暴”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生死故事,更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洗牌的必然——当潮水退去,唯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稳健经营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笑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