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

各位车友,最近汽车圈炸了——60天账期,四个字,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不是哪款新车发布,而是整个行业游戏规则的重写。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这些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品牌,突然被推上悬崖边:谁还能稳稳站着?谁已经在裸奔?这不光是财报上的数字游戏,它可能决定你未来买的车,还能不能按时交付,4S店会不会关门,售后有没有保障。

我开着比亚迪的车,试过蔚来的NOA,踩过吉利的油门,也摸过长城的底盘。但今天,我不想聊风阻系数、零百加速,咱们来扒一扒这些车企背后真正的“底盘”——现金流和账期。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可一旦断裂,再牛的智驾、再低的油耗,都是空中楼阁。

一、60天账期,到底是个啥?

先说清楚,这不是国家强制法规,而是近期超过15家车企集体承诺:从今往后,给供应商的付款周期,最长不超过60天。听起来挺合理?全球行业平均就是45-60天。但问题来了——咱们中国车企,普遍拖6到9个月!

什么意思?比如比亚迪,去年平均要等7个月才给零部件厂打款。相当于你买了台车,厂家拿着你的钱,却让螺丝、轮胎、屏幕的供应商先垫着钱干活,一垫就是大半年。这本质上是一种“无息贷款”,车企靠它维持高周转、打价格战、扩产能。

现在说:不行了,60天内必须付款。好比你一直靠信用卡免息期生活,突然银行说:下个月起,账单出来就得还。你钱包里那点钱,够吗?

二、谁在裸泳?账期缩短,谁最慌?

我翻了海豚投研的分析,算了一笔账:如果所有车企立刻、严格执行60天账期,并且连旧账一起清,那需要一次性补上的“应付缺口”有多大?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结果吓人:

比亚迪:近3000亿

吉利:1087亿

长城:数百亿

蔚来:几十亿

这可不是小数目。这笔钱从哪来?靠账上现金顶。

结果发现:

特斯拉、理想:现金充足,应付缺口轻松覆盖,甚至还有富余。尤其是理想,经营现金流强劲,“家底厚实”不是吹的。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广汽、北汽:作为国企,账期本就没拉太长,现金也够用,属于“稳健派”,压力相对小。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现金不够还!必须立刻找钱——发债、贷款、甚至增发股票。

所以,60天账期,对这些民企巨头来说,真是一场“生死劫”。特别是比亚迪,3000亿的缺口,相当于它大半年的净利润全砸进去都不够。这不是产品问题,是商业模式的挑战。

三、为什么突然改规则?价格战打不动了?

你可能会问:为啥好好的,突然要改账期?

答案是:价格战打得太狠,产业链快崩了。

这几年,车企拼销量、抢市场,动不动就“降价3万”“终身免费充电”。但利润从哪来?很多是靠压供应商的价、拖供应商的款。尤其是中小零部件厂,话语权弱,只能“年年降价+越拖越久”。

结果就是:车企亏着卖车,靠账期撑着;供应商赚不到钱,现金流紧张;最后整个链条都绷得快断了。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一旦某家巨头暴雷(比如“下一个恒大”),上游几百家供应商跟着倒,整个汽车产业链可能塌方。这风险,谁也担不起。

所以,这次政策调控,表面是账期,实则是给价格战“踩刹车”。你不能再靠“占别人钱”来打价格战了,想降价?得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这样,大家才会更理性,不会无底线卷。

四、对咱们消费者,是好是坏?

这事儿,短期看,可能利好上游供应商。回款快了,供应商活得滋润,零部件质量、交付稳定性更有保障。长远看,车企不能再靠“账期杠杆”无序扩张,行业会更健康。

但对消费者,影响复杂:

价格战可能降温

比亚迪、吉利这些靠“性价比+长账期”打天下的车企,未来大规模降价的空间会被压缩。你想等“再降5万”?可能等不到了。“便宜买好车”的窗口期,正在关闭。

产品力将成核心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钱不能乱烧了,车企就得拼真本事:谁能定义出用户真正想要的车,谁能把成本控到极致,谁有技术护城河(比如智驾),谁才能赢。

比如小鹏Mona,靠“15万级城市NOA”爆火,不是靠降价,是靠产品定义赢了。这才是未来。

部分品牌可能掉队

那些长期亏损、靠融资续命、账期又长的车企,压力最大。比如蔚来,虽然用户服务做得好,但至今没实现稳定盈利,现金流依赖外部输血。一旦融资变难,日子会更难熬。

五、未来,车企怎么活?

我试驾过这么多车,发现一个趋势:工程思维强的车企(如比亚迪),开始学用户思维;用户导向的(如理想),在补技术短板。

未来,车企竞争将回归“内功”: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产品定义能力:别再闭门造车,得真正懂用户。比如,刚需用户真需要高速NOA吗?还是更在意续航、空间、充电快?

精益管理:每一分成本都得抠。比亚迪的垂直一体化有优势,但如果账期缩短,这优势也会被削弱。

科技护城河:智驾、智能座舱、三电技术,才是长期壁垒。谁能把高阶智驾打到10万级,谁就可能改写格局。

六、竞品对比:谁更稳?

我们拿几家典型车企对比:

车企 账期现状 现金覆盖缺口 风险等级 用户感受

比亚迪 近7个月 严重不足 危险 性价比王,但设计、营销偏“工程师审美”

吉利 较长 不足 危险 产品力均衡,但面临比亚迪贴身竞争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长城 较长 不足 危险 SUV强,但新能源转型慢

蔚来 较长 不足 红线边缘 服务好、品牌高,但成本高、盈利难

理想 短 充足 安全 用户导向强,精准卡位家庭用户

特斯拉 60天 充足 安全 技术领先,但服务、本地化弱

结论很清晰:理想和特斯拉,抗风险能力最强。而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都面临再融资压力。

七、写在最后: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普通车友,咱们没法决定车企生死,但可以更理性地选车:

别只看价格:便宜背后,可能是供应链在“流血”。选车,也得看品牌是否健康。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关注长期服务:万一车企出问题,售后、OTA升级、三电质保谁来兜底?

支持真正创新的品牌:那些靠产品力、技术赢市场的,才值得长期信赖。

60天账期,不是终点,而是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竞争”的转折点。未来,我们或许会少一些“降价狂欢”,但会多一些真正好开、好用、靠谱的车。

互动时间:

你买车时,会考虑车企的财务健康吗?

如果价格战停了,你愿意为更好的产品多花点钱吗?

你觉得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谁将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我是海豚我,一个爱开车、爱研究、更爱说实话的车评人。有问题,随时问我。下次试驾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