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崛起:国产智能豪车如何挑战百年品牌BBA?

2021年,华为联手小康在汽车领域奋力突破,全力打造国产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问界。一切看起来都不那么乐观,毕竟国内车企在面对传统国际豪车巨头的竞争时,似乎始终无法占据绝对优势;国产造车新势力虽势头正猛,但要击败奔驰、宝马、奥迪这种百年老字号,谁都没有把握。可就在2025年,赛力斯问界“四小天王”用出色的数据和市场表现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交付量超出预期,营收目测领先同行,中国豪车市场的格局竟在短短四年间被彻底颠覆。到底问界靠什么干掉了百年豪车品牌BBA,成功登顶中国市场第一豪车品牌?让我们抽丝剥茧,找出答案。

问界崛起:国产智能豪车如何挑战百年品牌BBA?-有驾

有人质疑:不就是个国产车品牌吗?抢得了销量,却抢不走口碑。也有人发出了不屑一顾的声音,认为这不过是炒作罢了,德系豪车的品牌积淀岂是短短几年可以撼动的?可事实永远胜于雄辩,以势如破竹的姿态,问界的M7、M8、M9等车型稳坐30万至50万级别的销冠宝座,堪比"三剑客"直击百年品牌的核心领地。尤其是在2025年的第三季度,问界谁也挡不住,他们的销量数据仿佛直接从天上下来的,让人不禁想问: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难道那些德国的大佬们真的被甩在了后面吗?还是说,这一切仅仅只是市场的昙花一现呢?

要知道,豪车市场的游戏规则绝非仅仅靠拼价格和配置能掌控的,更重要的是品牌与技术的双重护城河。而问界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赢得消费者的追捧,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华为的“黑科技”加持。2023年及2024年,余承东推出的华为ADS智能驾驶技术和鸿蒙座舱可谓石破天惊,尤其是ADS 2.0不再依赖高清地图,甚至在复杂城市路况下几乎可以无干预自动驾驶。试想一下,一台不需要驾驶员操控的大型豪华SUV,能够在上海的早高峰上稳稳前行,甚至比老司机更有风度和安全感,这样的技术确实让人无法忽视。

问界崛起:国产智能豪车如何挑战百年品牌BBA?-有驾

消费者的被征服并不限于技术数据,他们的反馈直接反映了产品的优劣。去年刚换上问界M9的几个车主聚在一起聊起自己的驾驶体验,大多数人都忍不住夸耀:“以前开BBA总是注重面子,但问界不仅样子帅,科技也带劲,开起来安心又不费神,真是一个新时代的车。”可尽管路人对问界纷纷竖起大拇指,许多传统车企粉丝依然保持怀疑:“自动驾驶?这怎么可能比得上特斯拉?”问界究竟是怎么走到了今天?

从外表来问界的崛起似乎顺风顺水,而实际上,它的每一步都走得并不容易。作为小康的掌舵人,张兴海早年间还是个乡村小子,1987年靠着借来的8000元成立了巴县弹簧厂,从一个车零部件供应商起家。但是真正让小康走上自主造车之路的,是2003年与东风合作推出的微型车,这才成为了中国三大微车品牌之一。在2020年转型攻坚的紧要关头,小康却深陷财务危机,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问界崛起:国产智能豪车如何挑战百年品牌BBA?-有驾

这个时候,“被群英看轻”的华为余承东找到了张兴海。时任18年中国汽车销量冠军的上汽拒绝华为的合作邀请,广汽更是以绝对性的一致性否定华为团队,可谓是四面楚歌。国内汽车业对华为插手造车保持距离,而被国内新能源车企集体拒绝的华为与同样处于低谷的小康“一拍即合”。这一次合作,无疑挑战了传统汽车巨头、全行业和市场对智能汽车的固有印象。这看似弱者抱团取暖的一次尝试,却从此拉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序幕。

2025年,不仅是问界问鼎中国豪车市场的关键时刻,更是中国智能汽车工业迎来彻底反转的高光时刻。工信部前部长苗圩早在2023年便为余承东的预测盖章:“从2025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将迎来智能化的下半场,胜负将由智能化水平决定。”言论提出后,一些老牌车企喃喃表示听不懂,甚至有人直指苗圩“妄谈未来”,错把特斯拉才是智能化霸主。但正如余承东早早预测,智能成为竞争主轴后,许多一度以制造技术称霸的豪车品牌被推下王座。

问界正是凭借智能电动汽车的全面领先,彻底击溃了BBA。不仅在中国豪车市场建立起压倒性优势,到2025年10月累积交付量85万辆、自动驾驶里程高达38亿公里,而这些数据虽然亮眼,但背后淬炼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核心。华为提供的ADS和自主研发鸿蒙座舱不仅是企业塑造问界的王牌,更是国货对全球智能汽车科技的挑战。三年后的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余承东一言击中核心:“未来不懂AI, 不懂智能化的汽车公司,就和过去的诺基亚没有区别。”

虽说如今的问界风头无两,从高低价位到技术创新都压制了外国品牌,但局势真的已经稳了吗?有分析指出,中国市场的竞争远未结束。新能源领域虽然发展迅速,但竞争异常激烈,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正在加码,作为行业标杆的特斯拉也开始谋求新突破;另以奔驰和宝马为代表的豪车品牌虽然暂时被问界压制,但“百年老店”有其深厚的企业文化和品牌资产,复苏并非没有可能。让人担忧的是,赛力斯的核心技术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华为,如果市场风向突变,对抗压力也会随之而来。

更大的障碍在于国际化布局。在中国市场胜出后,问界能否挑战海外豪车的地位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国制造向来被外国消费者视为低性价比产品,如何突破这一认知继续发力,甚至打破主流豪车市场的壁垒,仍是问界未来最大的难题之一。而这场竞赛,也将牵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战略布局,这背后的分歧和博弈,才是更大的挑战。

四年的时间,问界完成了国产豪车品牌的奇迹逆袭。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问界的成功并不单纯是靠产品硬实力改变了行业规则,而更多是在技术群雄崛起的时间窗口,搭上了智能汽车的“快车”,借着中国制造逐步强大的东风站稳了脚跟。如此一来,就不禁令人反思:当智能化逐步成为汽车市场的核心方向,是不是意味着经验更加资深的外国品牌真的注定要经历全面的退位?或许对于BBA来说,失败的关键并不完全在市场波动或决策失算,而是没能提前做好迎接智能化下半场的万全准备。

问界的成功颇有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的意思,我们不妨为它的崛起拍手叫好。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市场竞争是活水,谁能一直站在浪尖,又有几人能最终遗世独立?

问界真的能彻底打败BBA,坐稳中国豪车市场“第一交椅”吗?百年品牌的积累会因为智能化潮流的一个转折点就被击溃吗?新数科技带来的时代变革如此迅猛,传统巨头又将如何自救翻盘?大家对未来的汽车格局又是怎么看的呢?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