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

前阵子茶余饭后,有人提起任正非随口冒出那句“世界上最好的汽车是捷达”,说者无心,听者炸锅。车圈里顿时分成两拨,一边说老任懂行,一边翻白眼,说他不识货。可我琢磨着,这事儿还真得掰开揉碎聊聊。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要说捷达,那是真没啥花里胡哨的地儿。老任那句话其实挺有味道,“花哨不如皮实”——这话在咱们家楼下修理厂师傅嘴里都能听到。他们常念叨:“小伙子你别看现在新车灯带闪瞎眼,到时候坏了换起来哭都来不及。”但捷达呢?德国人憋着劲儿八十年,把错题本一页页改,最后弄出来这么个结实耐用的玩意。

我记得小时候邻居家买第一辆轿车,就是1984年那种方头方脑的三门掀背版,说轴距比原来长了点,大概220毫米吧。发动机1.3升还是1.8升自吸那种,也没啥高科技配置,全靠手动挡折腾,但就是空间大、毛病少。我爸当时骑自行车羡慕得直咂嘴,还问过隔壁大爷,“这玩意好修吗?”大爷笑呵呵回:“就这破东西?扳手一拧准行。”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后来1991年第二代来了,外形板正不少,还多了柴油版和旅行款。有一年去表哥家,他爸开着四门版本拉我们去赶集,那会村路坑洼,他也敢往死里造。“柴油机扭矩大,不怕拉货!”这是司机张叔常挂嘴边的话。

不过有意思的是,我才知道,当中国刚开始卖二代的时候,人德国已经悄悄换到第三代去了,还把名字从Jetta变成VENTO。但北美人死活叫Jetta,这名字也怪顺溜。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再往后97年的第三代,就更讲究安全和舒适感。据群友自测,高强度钢板做壳子,还有电动车窗、中央锁这些在当时算高级配置。我舅舅单位配了一台,据他说ESP第一次上身,用起来心安不少。“稳,比啥都重要。”他喝酒吹牛经常提这个梗。

到了2005年,其实第四代已经叫宝来了。当初销售顺嘴一提:轴距2513mm,比老款宽敞些,动力嘛有1.6L跟1.8T选。这批车型操控感确实不错,我同学考驾照练习用的就是它——教练骂归骂,但真摔不了几次跤。有趣的是,有段时间大家以为宝来跟捷达不是一家亲,其实骨子里的平台差不多,一个娘胎出来,只是脸蛋换了点妆而已。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2012年第五代进化厉害些,内饰开始追求科技范,大屏幕啊液晶仪表盘啊全给你安排上。不过老司机总觉得还是以前那些机械味道更踏实,新功能偶尔失灵还闹过笑话:一次夏天空调突然罢工,同事气得砸方向盘,说什么“智能座舱都是骗人的”。

第六代引进新速腾名号后,中国市场热情慢慢冷却下来。不像早几年那么疯狂抢购,但出租司机依旧认准它。我打滴滴碰见一个老司机,他指着仪表台上的裂缝乐呵呵地说:“兄弟,这玩意只要油门舍得踩,你想坏都难!”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2019年之后事情变味儿了——捷达单飞成立品牌,自个搞VA3系列啥的,又蹦出VS5、VS7这些SUV型,看样式明显年轻化。不过核心没丢:便宜,好养活,经摔耐造。小区微信群还有人在问哪能淘个二手VA3,说买菜接娃省心省力,不怕磕碰。今年春天保值率又被炒了一波,据说10年前老款还能剩下35%,连雅阁都追不上。这数据是维修厂李师傅闲聊时候爆料出来的,他专修大众系20多年,对残值摸底贼清楚。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有人吐槽,现在的新潮轿车屏幕越做越大,各种OTA升级动不动就让空调罢工或音响卡壳;反倒是出租司机开的老捷达,从南跑到北几十万公里发动机连缸盖螺丝都懒得拆。“修理厂从来不会嫌弃这种铁疙瘩,”李师傅抽烟叹气,“只要零件不断供,它能陪你熬到退休。”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我身边还有朋友误以为只有德系才靠谱,其实现如今国产件早就铺满市场,小配件随便找,两百块钱解决问题不是梦。也有人抱怨噪音控制一般、高速风噪呼呼响,不过谁让它皮糙肉厚、不挑路况呢?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前两个月隔壁搬家的王阿姨还特地借走我爸旧Jetta装家具,她回来拍胸脯夸一句:“一点没掉链子!”其实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开的,是快30年前设计思路留下来的产物……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至于未来咋样没人敢保证,只知道现在马路上依然见得到那些方头圆尾的小白色出租,每次看见,总觉得安心。这世道太快,有些东西留住就好,不必争第一,也不用太体面,就这样低调扎根街角巷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坐上一回属于自己的“神车”。

任正非一句话,捷达成了中国街头最硬核的车-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