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了下工信部最新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里面有一大波新车型,尤其是新能源领域,645款纯电动车加96款插混,真是扎堆。说实话,看完这些数据,我体感新能源车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了——换句话说,明年车市的竞争恐怕又要比今年更激烈。
先聊聊奥迪一汽的新动作,他们要推的A6L e-tron和Q6L e-tron让我有点期待。A6L e-tron的前脸分体式大灯设计个性十足,放在同级别车型里绝对有辨识度,尤其是那个隐藏在中网里的激光雷达,既增强科技感,也体现了一点暗战的意味(毕竟自动驾驶传感器的布局直接影响驾驶辅助体验)。听一位接受采访的奥迪销售说,这车内部空间感直接秒杀不少合资品牌同级轿车,轴距超过3米,基本上是真正的后排富裕区,适合那些商务兼顾家庭需求的客户。
可说实话,A6L e-tron续航说770公里,有点让我嗅到水分。数据显示这是NEDC工况下的,实际开起来估计跑不到700公里;不过谁让奥迪用的是华为乾崑系统呢,这套智能座舱确实是当前技术里的顶尖配置之一。对比下大众安徽的与众08,这台车轴距超过3030毫米,配备800V超快充技术,续航预计能突破700公里,充电体验可能更亲民些。但和奥迪比,谁更适合?大多SUV用户看来更青睐与众08,毕竟SUV的实用性和视觉冲击更强,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
说到奇瑞的iCAR V27,真得给奇瑞点个赞。朋友是奇瑞内部一个搞技术的,说这方盒子设计是为了最大化利用车内空间,这比盲目追随曲面流线好多了。1.5T发动机115kW的动力输出,讲真,动力感受在紧凑型SUV里算靠谱的了,尤其是还支持四驱版。虽然续航啥的没专门说,但从目前奇瑞的电混技术水平来看,估计会有不错的能耗表现。奇瑞集团今年前十个月卖出了接近229万辆车,同比增长13%,让我觉得奇瑞的转型思路挺接地气——既保住了量,也稳住了技术壁垒。
中途插个小跑题,最近和一位修理工聊起新能源车的维修成本,他吐槽说:纯电动车虽然省油钱,但电池维护和电子控制系统调整这块,偏偏没那么便宜!这段先按下不表。这确实让人思考,新能源汽车后期持有成本到底有多高,保值率又怎么样,这个市场不断变化,数据还挺难精准估算。
再说星途ET7,近五米长,3米轴距,里面空间不用担心。增程和纯电双版本策略挺聪明,照顾了不同用户群需求。增程那台1.5T发动机115kW动力,配置上感觉挺扎实。这一代车标配了极简设计风格——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车仪表盘和交互界面在保守中又透着科技,很有点北欧简约的感觉。相比之下,广汽埃安的i60增程版尾部和造型更现代,预售价约12.68万元,完全是主打实用和性价比。在同级车型如深蓝S05那边只放了400-650公里续航范围,但埃安提供CLTC纯电210公里加综合1240公里,这续航组合还是很有吸引力。
说到越野,BJ40e新款数据显示尺寸够粗犷,最大功率138kW,126公里的纯电续航在越野车里算是挺好。可你想,真实越野路况下,纯电续航会不会立马变脸?想象一下爬山和电量掉得飞快的场景,实操体验不确定,估计得依靠增程系统才能撑得住。长安深蓝G318也瞄准越野插混市场,年轻化风格明显,灵活的两驱四驱选项提升了战斗力,喜欢折腾资源不多的用户,可能会考虑。
最后让我不得不关注的是小鹏X9增程版,63.3度大电池,纯电续航450公里以上,综合超1600公里。这数字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细算下来,每公里能耗如果算成等价电价,保养成本相对燃油车真有优势。我还没细想过,这样的全域800V高压平台会不会是未来纯电和增程版的标配,毕竟功率和散热效率全靠这玩意儿撑着呢。
问问你们,看到这么多不同产品定位的新车,你们更看重续航还是智能化?或者说,120%实用性就好?说实话,我反复思考这些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有点小迷茫,也怀疑哪款才是真正接地气的真香车型。毕竟,车企宣传一套,实际用户感受又是另一回事。明年,你的下一台新能源车会偏向哪一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