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销量暴跌,新车型翻车,i6能救场吗?

最近的汽车圈子里,要是问起谁家日子过得最闹心,理想汽车恐怕要默默地叹一口气。

想当初,理想凭借着“奶爸神车”的精准定位,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成了造车新势力里最快实现盈利的优等生,风光无限。

可谁能想到,这才没过多久,这位曾经的学霸就遇到了大麻烦,销量数据连续几个月不好看,新推出的车型也是争议不断,搞得大家心里都犯嘀咕:那个浓眉大眼、稳扎稳打的理想,到底是怎么了?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即将发布的新车理想L6身上,这台车究竟是能帮助理想力挽狂澜的救命稻草,还是会成为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

理想销量暴跌,新车型翻车,i6能救场吗?-有驾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

咱们先来看看理想汽车现在面临的困境有多具体。

数据是最不会骗人的,根据公布的销量,今年8月份,理想汽车总共交付了28529辆车。

这个数字单独拿出来看,好像也还不错,毕竟一个月能卖将近三万辆车,在整个行业里也算是中上水平了。

但是,凡事就怕对比,跟去年同期一比,这个数字直接减少了超过四成。

这就好比一个每次考试都拿高分的学生,突然有一次成绩掉到了及格线附近,肯定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更关键的是,这已经不是偶然的失手,而是连续第三个月出现销量下滑了。

这就说明,问题可能不是出在某一次的偶然因素上,而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

这种从高处滑落的感觉,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难受的。

销量是企业的面子,那利润就是里子。

面子不好看,里子自然也撑不住。

从理想汽车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里,我们能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虽然那个季度他们总共卖了超过11万辆车,规模依然很大,但是算下来,平均每卖出一辆车所赚到的钱,竟然比以前少了整整两万块。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好比你开了一家生意很好的餐厅,每天客人络绎不绝,卖出去的菜品数量没变,但每道菜的利润都被压低了,忙活大半天,最后发现赚到手的钱变少了。

理想销量暴跌,新车型翻车,i6能救场吗?-有驾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理想也开始想办法“节流”,比如对内部的研发部门进行了一些人员优化,甚至连市场宣传的预算都砍掉了一部分。

按理说,开支减少了,利润应该会好看一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利润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

这恰恰说明,问题已经不是简单地省点钱就能解决的了,而是出在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产品竞争力上。

财报里对第三季度的预测就更让人担忧了,预计销量和收入可能还要再下滑四成,这个数字听着就让人心里发紧。

那么,好端端的理想,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到他们之前寄予厚望的新车型——理想L8身上。

这台车从一上市开始,就仿佛被卷入了一个舆论的漩涡,各种麻烦事接连不断。

刚开始为了宣传车辆的安全性,他们策划了一场与大卡车发生碰撞的营销事件,本意是想展示自家产品有多么结实可靠。

结果,这种有点“碰瓷”意味的宣传,引起了卡车厂家的强烈不满,直接发公告指责理想进行虚假宣传,甚至要走法律程序。

这么一闹,不仅没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反而给品牌形象抹了黑,显得非常不专业。

营销上的翻车还只是个开始,产品本身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硬伤。

理想L8的定价超过了32万元,可最基础的版本,竟然把理想汽车最具标志性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三大件里的冰箱和彩电给取消了。

这一下可就捅了马蜂窝,很多消费者就是冲着理想舒适的家庭用车体验来的,结果你把核心卖点给减配了,这让大家怎么接受?

网上的批评声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觉得这是“高价低配”,是把消费者当成了不懂车的“韭菜”。

面对汹涌的舆论,理想汽车的反应也很快,一周之后就宣布降价增配,把原来的中配车型变成了标配,高配车型也降价两万。

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部分消费者的怒火,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理想销量暴跌,新车型翻车,i6能救场吗?-有驾

对于那些第一时间就提了车的“老车主”来说,感觉自己像是被当成了冤大头,心里很不是滋味。

而对于还在观望的潜在客户来说,又会觉得理想的定价策略太随意,缺乏诚信,今天一个价,明天一个价,谁还敢轻易相信你?

更不巧的是,在L8上市的同一时间段,竞争对手蔚来也推出了一款定位相似的新车,不仅价格比L8更有优势,配置上也不相上下,这直接导致两家公司的高管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争吵,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可以说,理想L8的这次亮相,从营销到产品再到定价,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非但没能成为拉动销量的新增长点,反而消耗了大量品牌声誉。

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下,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却依然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他公开表示,年底要在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做到“保五争三”的成绩,也就是说,目标是进入行业销量的前三名。

这个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现实的骨感在于,靠什么来实现呢?

现在看来,所有的希望,几乎都压在了即将登场的理想L6身上。

按照理想内部的规划,如果L6上市后能够稳定地做到月销售一万辆的水平,再加上目前销量目标定在六千辆的L8,以及主攻高端市场的MEGA车型(月销量大约在三千辆),那么理想的纯电动车型矩阵加起来,一个月就能贡献两万辆的销量,这样才有可能去冲击年底的目标。

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算盘打得响吗?

理想MEGA虽然在50万元以上的MPV市场里确实是销量冠军,但毕竟市场容量有限,一个月三千辆的销量对于整个理想汽车的庞大体量来说,更多的是提升品牌形象,很难在销量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L8经历了前期的各种风波,口碑和信任度都需要时间来修复,能否稳定达到月销六千的目标,现在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你看,理想汽车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已经非常清晰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理想依靠的是“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

简单来说,这种车既可以充电用电,也可以加油发电,完美地解决了当时很多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焦虑,所以它成功地抓住了市场空白,迅速崛起。

但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随着纯电动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续航越来越长,公共充电桩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增程式技术的优势就不再像以前那么突出了。

理想销量暴跌,新车型翻车,i6能救场吗?-有驾

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趋势,是向着纯电动方向发展的。

理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想要从“偏科生”变成“全能生”,大力发展纯电动车。

然而,从增程赛道转换到纯电赛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想在这个新领域里还像一个新手,L8的失利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那么,被全村人寄予厚望的理想L6,这次真的能成功救场吗?

这就要看理想汽车是否真正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首先,价格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

现在市场普遍预测,L6的价格将会下探到二十五六万元这个区间,这是一个竞争最为激烈的价格带。

在这个价位里,有无数实力强劲的对手,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大。

如果L6的定价没有竞争力,很可能一上市就会被淹没在车海之中。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配置上不能再耍小聪明了。

L8减配引发的信任危机还历历在目,L6必须给出一份让消费者满意的配置单,让大家觉得这钱花得值,而不是感觉处处都是陷阱。

现在的消费者都非常精明,信息也越来越透明,想靠玩弄概念或者营销话术来打动他们,已经行不通了。

更何况,外部环境也越来越严峻。

蔚来、小鹏这些老对手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就连小米这样的科技巨头也跨界造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国家补贴政策即将退出,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都在进行降价促销,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打响。

对于本就利润下滑的理想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他们必须在保证成本和利润的同时,给出一个有吸引力的产品。

九月份,理想L6的发布,就像是一场关键的战役,它承载了理想汽车下半年的业绩目标,更承载着品牌转型的希望和消费者信心的重塑。

这一仗如果打赢了,理想就能稳住阵脚,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可如果L6再次出现问题,那么理想未来的道路,恐怕会变得更加艰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