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款奥迪 A7 刚亮相,其插混版本的参数就在都市通勤者圈层引发热议。有人直言 “462 马力配 85 公里纯电续航,是给性能车装了个‘通勤小电瓶’,噱头大于实用”;也有准车主纠结 “续航刚好够上下班,但比同价位竞品贵 3 万,这溢价花得值吗”?
从纯电续航的实际表现看,其CLTC 85公里标称值并非虚数。实测数据显示,该车型纯电续航可达92公里,即便国内寒冬环境下打8折,仍能维持74公里左右续航,足以覆盖90%以上都市通勤者的单日往返需求。
11kW快充虽比新势力超充慢,但4小时可充满的特性,搭配家用380V电表就能实现夜间补能,不过若仅有220V电源,仍需整夜慢充,这确实是补能场景的明显短板。
462马力的性能储备在市区并非冗余。切换至舒适模式时,动力输出被调校得线性平顺,配合MLB Evo平台的铝合金双叉臂前悬与五连杆后悬,细碎路面颠簸被有效过滤,高速过弯时侧倾控制优于奔驰CLS。而深踩油门时,动力爆发又能应对高速超车,这种“可盐可甜”的特质恰好匹配通勤与周末自驾的双重需求。
溢价合理性需放在竞品坐标系中审视。奔驰CLS优惠后低至49.81万,但1.5T轻混系统仅135kW功率,性能差距显著;宝马6系GT虽为37万级燃油车,但无绿牌导致限行城市使用受限。
国产新势力如小鹏G9智能配置更强,但品牌溢价与豪华质感仍逊一筹。与同品牌A6L插混相比,后者54公里续航、270kW综合功率均处下风,价格却低10万以上,这种差异清晰划分了A7的运动豪华定位与A6L的商务实用定位。
从行业趋势看,奥迪延长燃油车生产周期的调整,让这款插混车型成为“过渡期优选”。其保值率预计高于纯电车型,且比燃油版多了绿牌优势。但短板同样明确:取消备胎仅配补胎剂,胎壁破损只能拖车;车机系统虽升级,仍难敌搭载鸿蒙或自研系统的国产竞品。
底盘质感是最值得称道的细节,主动空气悬架在120km/h自动降低车身,配合动态全轮转向,高速变道时车身跟随性极强,而过减速带时又能快速回弹,没有多余晃动,这种调校功底正是豪华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
462 马力与 85 公里续航精准匹配通勤与自驾场景,溢价则换来了豪华质感与绿牌便利。其 65% 左右的三年保值率,更是过渡期的稳妥选择。
限行城市中追求运动豪华的通勤者可果断入手,纯电刚需者则不必盲从。它既是奥迪电动化转型的过渡佳作,也是都市精英的务实之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