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9月9日,国新办发布会甩出一组“凡尔赛”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整车消费2万亿元,纯电乘用车平均续航474公里,动力电池成本降30%、寿命涨40%、充电速率翻3倍。
一句话,中国把“铁电池”干成“液态黄金”,把“续航焦虑”打成“历史名词”。
但真正的彩蛋藏在后排——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正从PPT里跳出来,成为下一根“现金奶牛”。
当老外还在纠结L3法规时,我们已经把L2+卷成10万元级标配;
当特斯拉还在北美画FSD大饼时,深圳800台功能型无人车已经跑出0.49元/公里的成本红线。
10年冠军只是热身赛,现在我们要把“方向盘”也变成出口爆款,让全球消费者为中国智驾买单。
(参考阅读请点击:
《中国自动驾驶五大场景九雄(附投票):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九识、新石器、西井、轻舟智航、易控智驾、仙途智能,您看好谁?》)
一、10连冠复盘:如何把“补贴婴儿”养成“2万亿巨兽”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简直就是爽翻天的短剧,惊喜连连!
1、时间轴
早在本世纪初,国家就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新赛道。
2014年“国补”呱呱坠地,2018年补贴退坡,新能源车发展经历了第一次波澜。
2020年Model 3国产鲶鱼入场,激发了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2022年比亚迪BYD捅破月销20万天花板,新能源汽车销售迎来小阳春。
2024年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收官,年均复合增速38%。
2、金钱轴
没有资金投入,新能源汽车就是无源之水,
各地财政投入、社会资本纷纷涌入,给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这些年,新能汽车国补+地补累计投入超2000亿元,换来2万亿元整车消费、4.5万亿元上下游产值,财政乘数22.5倍,比房地产产业链还夸张。
3、技术轴
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成为诸多技术原创地。
2014年平均续航150km、成本3元/Wh;
2024年474km、成本0.6元/Wh,5C充电15分钟跑500km,宁德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华为巨鲸卷到飞起。
一句话总结:先用补贴把“量”堆起来,再用市场把“价”打下去,最后靠技术把“质”卷上去,三板斧砍出全球第一。
二、智能驾驶:从“顶配炫技”到“10万元标配”,中国把L2+卷成“白菜价”
2025年,智能驾驶全面普及,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1、价格屠城
2024年10万元级车型开始标配L2(ACC+LKA),15万元级给足高速NOA,20万元级卷城市NOA;
对比欧洲同配置车型售价高出30%。
2、数据屠城
华为ADS累计里程4.2亿公里、小鹏NGP 3.8亿公里、理想NOA 3.2亿公里,每天新增1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0圈。
3、芯片屠城
地平线征程5、华为MDC810、黑芝麻A1000国产方案把Orin压到1/2价格,算力>100 TOPS只要2000元,英伟达直呼“内卷无情”。
一句话:老外还在谈L3法规,我们把L2+做成“买车送司机”,把“智驾平权”写进10万元级说明书。
三、自动驾驶:当“方向盘”成为可选配置,中国把“无人”做成出口爆款
1、功能型无人车
深圳800台、16条跨区干线、760条线路,配送成本降23%、效率提70%,0.49元/公里成本线全球最低。
2、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城同时开放“真无人”收费,百度Apollo Go单量超1400万单,全球第一。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也在飞速发展。
3、出口爆款:
百度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香港、中东开始落地;
《福布斯:无人驾驶万亿赛道双雄争霸!中国选手百度萝卜快跑,成本仅为美国代表Waymo 的1/7》)
小马智行拿到阿联酋、沙特、卢森堡三国牌照,文远知行与Uber合作进入15城,极氪为Waymo量产车辆已下线——中国把“整车+算法+运营”打包出海,卖的不是车,是“移动算法盒子”。
中国L4级自动驾驶出口成为新亮点额8.3亿美元,同比翻3倍,方向盘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奢侈品”。
四、案例深潜:一条深圳夜宵街的无人车账本
凌晨1点,深圳福田水围村依旧霓虹闪烁。
传统模式:骑手2名、面包车1辆、油费80元、往返2小时,送150份夜宵。
无人模式:新石器X6两台、安全员1名、电费8元、往返90分钟,送260份夜宵。
账本:成本降40%,履约率提25%,社区噪音投诉降35%,城管点赞“不堵不闹”。
《深圳无人车政策全解码:八大关键点告诉你,800台铁疙瘩漫步鹏程,功能型无人车应用“第一城”奥秘何在?》)
这就是800台无人车背后的“现金牛”逻辑——把“人+油+车”换成“车+电+算法”,每跑一单都在给ROI打正号。
五、未来预判:2025-2030,“智驾+无人”将重演新能源三连击
2025年,城市NOA标配价打到15万元,L4级无人车成本降至0.35元/公里,渗透率破1%。
2027年,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进入100城,单车日均订单超50单,运营端开始盈利,行业迎来“iPhone 4时刻”。
2030年,中国智驾芯片出货量破千万颗,自动驾驶出口额剑指百亿美元,方向盘成为“可选配件”,全球消费者为中国算法买单。
一句话:新能源用了10年把发动机打成“选配”,智驾+无人将在5年把方向盘打成“选配”,而且出口价比国内贵30%。
10年连冠之后,中国新能源车把“三电”打成白菜价,现在轮到“智驾”和“无人”接棒。
当续航、成本、快充全部触顶,智能驾驶成为新的“增长飞轮”;
当L4级无人车成本跌破0.5元/公里,方向盘就成了“可拆卸”的奢侈品。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方向盘说:我不想再被人类握住了,请把我打包发往世界各地,谢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