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卖车有多难?你随便问个4S店小哥,没人不抱怨,累得跟陀螺一样还盼不得几个进店看车的。豪车卖不动,大众刚需车也不好伺候,消费者的眼睛和钱包一个比一个精明。可偏偏就在花里胡哨、价格内卷、配置堆料堆到天花板的如今,荣威M7 DMH居然玩了个极限操作——尺寸奔着凯美瑞,价钱对标秦PLUS。这操作乍听比东北锅包肉还硬核,看似“薅厂商羊毛”天堂般的诱惑,真就能让消费者一窝蜂抢着下单吗?8.58万起的大B级车,它到底是逆势突围的“核弹”,还是“噱头拉满”讲故事?今天咱就掰开揉碎唠一唠,这事儿里头到底藏着啥猫腻!
一开口就得有冲突——荣威M7 DMH这套“用凯美瑞的体格卖秦PLUS的价格”,直接把中级家轿市场杀出一层血路。你说白菜价心动不?不少人心里估计都咯噔一下,“这么大个车,这么便宜,上海老法师到底想整啥幺蛾子?”再一琢磨,价格9万多点就能落地,配置一个不缺,还送五大件终身质保。你说,这东西要是撒出来,难道真能撬动比亚迪和合资那帮老大哥的饭碗?可你别着急高兴,市场上从来不缺便宜大碗的产品,关键是消费者愿不愿意为这一票买单。现在可不是“以大为美”就能收复失地的年代。
炒个热菜再留点料这台车漂亮归漂亮,贵气归贵气,能不能真让10万预算的小老百姓买得放心、用得舒坦?背后还有一堆不信邪的铁杆车主和理性消费者,疑虑多着呢——“便宜没好货”“减配风还真就靠谱?”这台M7 DMH会不会掉进“看着香,开着慌”的坑里?就看你敢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小白鼠。
说起来,荣威就是针尖对麦芒,偏就不按套路出牌。一水儿的混动车市场,家家厂商恨不得车门焊死不让你对比配置表。荣威吧,懂得啥叫上海人的精明该省滴水不漏,该花一点不落,用户看得见的地方堆料,装门面的无关紧要说砍就砍。尺寸先来个大招,5米长、2.8米轴距——论个头妥妥B级霸主。外形还拉来前劳斯莱斯设计师加持,光影斑斓、东方美学,全方位收割你的大饼脸审美。听着玄乎,其实买家心中的第一考量都很现实空间大到底舒不舒服,用起来能不能少掏修车钱。
舒适是噱头中的真功夫。慕斯舒压座椅、AI mCDC动态悬挂,座椅材料高科技得直接拉了新词单。副驾一键倒平,后排变躺椅……这些配置小年轻或许不在乎,大爷大妈坐一次,怕是要念叨三年。其实这波操作核心是啥?“赢老少、通吃南北”。毕竟国内用车环境,家里添个孩子、接个丈母娘,最怕后排搁腿没地儿搁。如今移动沙发直接攻防一体,上海人这算盘打得啪啪响。
科技这把梭哈也有意思。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AI辅助驾驶……一句“哄孩子睡觉”就能一键全配合,有点像东北人搁年夜饭桌上一句“上菜”,结果满汉全席一溜烟端出来。语音识别、手机生态无缝连接,这些对年轻人来说不是加分而是起码分。智能辅助、L2级自动驾驶,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更像厂商秀肌肉的标配。10万块体验这些,是不是有点“科技平权”的舌尖诱惑感?
老百姓的想法其实很实在10万买个大块头,还能混动车跑个2000公里不加油,终身质保,这官司打得漂亮。不少人扒拉着手机群宽带在村头“盘车”,结果越盘越觉得荣威这把算计,真有点意思“要是全村人都买这种,是不是汽车厂快喝西北风了?”
市场反应乍一看是“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有人一边拍大腿觉得“值了值了”,有人一边持币观望,生怕踩了大坑。你10万块的B级混动一直是个“玄学”赛道,要么被吐槽“减配王”,要么落得个“拉胯货”下场。参考历史,很多“高性价比”主打的车型都曾被品控和售后坑过道——大哥,你这终身质保说得好听,是不是除了发动机啥都不包?换句话说,有脑子的消费者还是想得明白降价是好事,但不能牺牲品质。尤其是国产品牌,有人夸起来能上天,有人唱衰能入地,真实体验在社交网络里一夜间能从神坛跌进深渊。
这会儿,反方观点也出来了。一部分理智粉高呼“别光看参数和配置,实际体验一开,车身异响、悬挂松快、智能系统故障,哪个新品牌没经历升级之路?”更有老司机调侃“插电混动纯电续航160公里,看似能打,实际上冬天一到,电池谁不腰斩啊?官方宣传归官方宣传,真要天天纯电通勤,还得自个儿多注意。”
还有的对五大件终身质保提出质疑厂商承诺再大方,都是做生意,“六年一小修,八年一大修,十年就换想买新车了,你敢用它到终老?”反过来问,这波羊毛,用户到底能薅多少年?
正当大家“看戏不买票”,等着荣威M7 DMH翻车的时候,一个大反转来了——这车上市后居然真的销量破冰,一波网友晒单,你还真别说,开在路上回头率不是盖的。相比同价位合资残血车配置,“面子大、里子足”的体验让不少首任车主直呼“真香”。连一些潜在的“比亚迪死忠粉”也开上试驾后说了句“合着性价比这回事儿,不是说说而已。”过去的10万级B级车,要么省动力、要么缩水配置,荣威M7 DMH是真敢把硬菜端上桌,还不把锅给砸了。
伏笔也一刀见血地爆发。原来,上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内部成本控制,是荣威敢打这场“价格战”的底气。你别家挤破头搞营销、造势、拉KOL露露脸,荣威直接悄咪咪地把原本要掏的钱省给用户。有人戏谑“同级合资品牌还傲娇什么?人家国产大厂都能把B级车价压到10万以内,还整天拿‘做工工艺’说事,脸不疼吗?”消费者思维早变了——不在意Logo而是体验,折不折腾钱包才是王道。
上汽强力“干人体系”不是讲段子,是真有全国协同的打法。老百姓不是吃素的,该出生牛犊不怕虎时,就直接上场试水。荣威敢这么搞,也让车圈卷王卷王大呼“东北烧烤都快比汽车利润高了,你们这是拼了命!”。由此一来,行业新风向可能被彻底带歪,10万的小目标摇身一变成了大众家庭的“理想生活标配”。
热闹归热闹,问题接踵而至。表面上,“买买买”大潮似乎来了,实则比谁跑得快谁疼得慢。厂家口碑和售后服务压力薅得紧,稍有不慎,一波小故障就能全网刷屏,变成“翻车王”。不少消极声音也冒出来价格硬压后会不会“用料缩水”反噬?一台车拿去乡下、市里天天跑,磨合才是最恐怖的试炼场。网络社区也有人抛出灵魂拷问“五年之后怎么保证品控不崩?”毕竟“承诺”就俩字,落地靠人操作。
更有业内人士提了个新想法“新能源补贴政策收紧,电池原材料疯涨,以后荣威还能不能继续这么玩?”加上各种新势力品牌也虎视眈眈,抄作业的、升级贴配置的,一夜之间市场变成修罗场。荣威M7 DMH再抢眼,也逃不了“价格战惯性下企业利润稀释”的青铜定律。市场竞争就是“砍一刀见红”,消费者开心了,企业哭晕在厕所也没用。时间线拉长,再极致的性价比,也有崩塌的一天。
最扎心的就是用户期望值越来越高。一旦某一环掉链子,立马被翻旧账。你说智能化、续航、舒适全都有,真出了个小毛病,下一秒网络投诉分分钟给你整一墙。厂家的背水一战,需要的其实不仅仅是噱头和承诺,还有后续不间断的品质兑现。荣威面临的,正是消费者这一届“既要还要还得要”的无底洞——“吃着盆里看着锅里”,现如今,家轿市场就是这么卷!
说实话,荣威这次玩的是真狠,10万块几乎要给你做到“买一送八”,不但省心还得让你有面子。搞得我都要怀疑这世道要变天,中级车还用得着二手价纠结吗?但转念一想,厂商的套路哪有那么简单,东西便宜了,总有地方藏着“猫腻”。你说配置堆得天花乱坠,真到用时能不能抗造?终身质保听着威风八面,结果总不会让我开一辈子不花一分维修钱吧?这世上没有白掉的馅饼,顶多让你捡回点小甜头,一不留神还得自个儿擦屁股。
所以我假装夸一句荣威M7 DMH,你是真会哄用户开心,羊毛薅得这叫一个贴心。但用户也得留个心眼,“十全十美价”到底有几分硬核,有几分营销,还得咱们用一年两年三年再看。汽车这行,最怕就是“前半场高歌猛进,后半场原形毕露”。
最后来个贴心送命题你们觉着,也许像M7 DMH这样“白菜价豪车”真能让国产品牌更上一层楼,实现“价格战”胜利大逃亡,所有人都能开上“人人豪车”?还是说,这波极限操作迟早会被市场和品控反噬,到头来还是“贪便宜买到后悔药”?你更信仰“先卷价格保体验”,还是“便宜无好货”?留言区见,看看谁能说服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