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疯了,中国车靠这两招,老外抢破头买,赶超欧美迟早的事

卷疯了,中国车靠这两招,老外抢破头买,赶超欧美迟早的事

海外汽车论坛最近有点热闹,隔三岔五就能看到外国网友吐槽:“为了等辆中国SUV,把预约半年的宝马都退了。”还有人说邻居刚换国产油车,全街区跟着问购买链接。2024年出口量直接冲到640万辆,新能源车型前八个月就甩出超过150万辆。欧洲市场成了最大收货地,这局面看着挺魔幻。

卷疯了,中国车靠这两招,老外抢破头买,赶超欧美迟早的事-有驾

不少人以为外国消费者盯的是那些大屏幕、冰箱之类的“表面豪华”,其实让西方老牌车企最头疼的,是一批像四维图新这样的技术玩家。他们把国内市场里卷出来的黑科技,一股脑打包进产品,从座舱芯片玩到高精定位,各种功能堆砌得满满当当。这些“硬通货”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让性价比变成全球竞争力。

智能座舱这块,看似拼配置,其实暗流涌动。核心部件SoC芯片,就像电脑CPU一样决定整车表现,中外厂商谁也不肯认输。但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偏偏不按套路走,把导航、娱乐、车辆控制这些经过中国市场考验过的功能全塞进芯片,不搞分级收费,也没有什么隐藏版本,就是你看到啥给啥。这操作和餐饮界预制菜差不多,没有定制花样,却精准命中海外用户痛点。

卷疯了,中国车靠这两招,老外抢破头买,赶超欧美迟早的事-有驾

别小瞧合规认证这一关,要想全球卖得出去,需要通过多达一百六十八个国家各种标准测试,小公司根本耗不起时间和资源。而杰发科技已经把所有门槛踩平,“合规里我最便宜,便宜里我最合规”。数据藏不了秘密:AC8015芯片出海占比接近百分之五十,总共五代产品累计销量突破三亿颗,还被国内九成以上车企采用。一汽奔腾专门找上他们合作AC8025,两家企业在国外平台一起推新品。

卷疯了,中国车靠这两招,老外抢破头买,赶超欧美迟早的事-有驾

今年初,上汽也加入阵营,两家联手把整个系统开源,大大小细节都照顾到了,包括右驾习惯、多语言环境这些麻烦事,都提前做完功课。对于西方同行来说,有点见识没见过这种场面,他们那边要么只会单独加钱升级某项功能,要么干脆不给选配,中国方案却像自助餐随便挑。“我们两年验证才上的东西,人家直接带齐还卖半价。”欧洲工程师忍不住吐槽一句。

四轮赛道太拥挤?内卷高手马上杀向两轮领域。当程鹏提出“四轮智能化做到极致,为啥摩托电动车不能?”这个问题时,又一个战场拉开帷幕。别看思路跳脱,其实踩准蓝海:中国现在光是两轮保有量就有超过**4.5亿台,每年新增8000万台左右,到2027年TFT仪表渗透率预计能达到50%上下,两轮智能化势不可挡。

动作很快,新款融合仪表芯片方案上线,高阶防碰撞、高精度导航原本属于轿车,现在连电动车、摩托都用上了。不仅如此,由于四轮规模效应压低成本,两轮方案价格直降,“白菜价”下沉到各类车型。有厂家尝试后发现,加装智能仪表可以实时显示路况,踏板车配座椅加热冬天爆火,自行码表用上官方地图服务填补行业空白。“以后自行车装上语音助手,说不定真能听见‘再蹬十米就是终点’。”

技术普及从来不是嘴皮子功夫,下沉能力才是真正决胜关键。这一点不得不服中国企业,比起讲概念,更擅长集成成熟技术然后控成本拓场景。从高端轿跑一路卷到共享单车,从传统汽车切入万物互联,这种打法确实没人跟得住节奏。

定位领域也很少有人注意,但这里面的故事更精彩。四维图新的主业一直是地图和定位,不过他们把民用卫星不足的问题解决得彻底,全国布设4000个基站增强信号,再搭配惯性导航与摄像头AI算位置,实现厘米级准确度。在滴滴青桔共享单车身上,这套系统帮助实现精准归还;交警部门用它优化交通信号,比如济南快速路拥堵指数下降近十分之一;甚至高尔夫球场的小型车辆,都开始依赖这个体系记录每一次挥杆的位置变化。

北斗适配也是亮点之一,在低空经济或工业巡检等新兴应用落地非常顺利,被业内称作机器人时代的新基础设施。在自动驾驶相关环节,高精度定位成为必须品,无论泊车还是主动辅助驾驶,对路线感知都有硬性要求。这家公司选择升级地图引擎为动态数据平台,可以提前标注施工区域,让普通家庭轿车型号同样享受高级辅助体验,不再只是豪华品牌专属待遇。同档位竞品基本难以匹敌这种底层能力积累,只能眼睁睁看着份额被蚕食掉一截又一截。

至于产业链升级那条线索,不难发现龙头企业转型速度越来越快。从纯粹地图服务商摇身变为电子元件供应巨头,再扩展至生态布局。今年“芯生态”论坛上传出的消息,说杰发科技SoC与MCU双双破亿出货量,并且覆盖范围广泛,从智能座舱蔓延至两轮乃至更多类型载具,可谓遍地开花。如果放在过去,很难想象一家做导航起家的公司如今会成为全球汽车电子圈里的风向标角色——但现实就是这么离谱又真实,看的人心痒痒,也忍不住佩服背后的执行力到底怎么练出来的?

回溯一下CEO程鹏的话,他曾公开喊话要从“地图人”晋升“汽车人”,未来目标瞄准AI方向。这种不断折腾、不停跨界探索劲儿,大概只有中国制造才能玩明白吧。今年预测出口将逼近七百万辆,但规模并非全部意义所在,那些集成成熟技术降低成本深耕细分赛道的方法论才是真的护城河。“所见即所得”的模式让买家无须担心隐形消费陷阱,多渠道、多品类同时推进,使得整体抗风险能力远强于传统对手。不满足于现状持续攻坚卡脖子项目,也是许多圈内人士一致认可的发展路径。 龟兔赛跑式坚持,用十几年的内卷磨出了自己的优势——老外排队抢购的不止是一辆简单交通工具,更是产业链蓄力多年凝结出的成果红利。从顶尖安全性能,到亲民售价,再到无死角兼容国际标准,如今国产品牌已然扎根世界舞台。 如果哪天骑共享单车收到“前方减速带提醒”,或者送餐途中自动弹窗提示道路情况,也不用觉得奇怪,这就是中国制造真正走出去之后留下的新日常而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