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蹲在修理厂门口,手里攥着半截烟头,眯着眼睛瞅着那辆锈迹斑斑的蓝色卡车。
"这老伙计,跟了我二十年,愣是没撂过挑子。"他拍了拍车门,铁皮发出沉闷的响声,像是回应老朋友的问候。
这辆五十铃810是1993年从黑龙江倒腾回来的。那时候跑长途的老司机都知道,要想买进口车,要么去广东挨宰,要么到东北捡便宜。老王和几个广西老乡一合计,硬是凑了笔钱,大老远跑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就为了把这辆"铁疙瘩"开回家。"广东那边要贵三万,够跑半年车的油钱。"老王到现在还记得,提车那天零下二十多度,发动机一打就着,"那动静,跟小猫叫似的,哪像现在的柴油车,突突得跟拖拉机一个德行。"
九十年代跑运输的都知道,石油系统的车队清一色都是这车。拉油罐的活儿最考验车,一般的国产车跑上三五年就散架,可这五十铃愣是能扛十几年。老王的表弟在油田开车,有回拉着三十吨原油跑山路,刹车突然失灵。"要是开的是解放车,早就翻沟里去了。"表弟后来逢人就吹,"那五十铃的变速箱,挂上低速挡愣是把车给憋停了,发动机连个屁都没放。"
这车的设计处处透着股机灵劲儿。最绝的是那个车速提示灯,跑四十亮一个,七十亮俩,上了高速三个全亮。对面来车的老远就能判断出你的速度,比现在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屏实在多了。后来国产车也学着装,结果一启动三个灯全亮,"跟正月十五的灯笼似的,晃得人眼晕。"老王每次说起这个就乐。
后视镜更是神来之笔。外摆式的设计,视野开阔得能看见后轮子。现在的卡车后视镜不是挡视线就是看不全,气得老司机们直骂街。有回老王去修车,小徒弟拿着新到的配件直挠头:"王叔,这启动马达咋跟面包车上的一模一样?"老王嘿嘿一笑:"傻小子,这车的零件跟皮卡都能通用,人家日本人的设计,精着呢!"
发动机才是真本事。八缸的机器,动静比汽油车还小,拉上十吨货爬坡,油门都不用踩到底。老王的连桥开了十五年江铃,用的就是五十铃的发动机,到强制报废那天,机器还好好的。"现在的新车,跑个五六年就烧机油,跟这老家伙比差远了。"连桥到现在还惦记着那辆车,说是比自家媳妇还贴心。
座椅更是一绝。空气悬浮的设计,跑长途腰不酸背不痛。有回老王拉货去云南,连着开了二十多个小时,下车时腿脚利索得像刚出门。"现在的卡车座椅,硬得跟板凳似的,跑趟短途都能把痔疮颠出来。"车队里新来的小伙子不信邪,非要试试老王的"古董车",结果开完直竖大拇指:"这减震,比我家沙发还舒服!"
去年有个收二手车的出五万要买老王的五十铃,被一口回绝。"这车跟我儿子差不多岁数,舍得卖吗?"老王说着又点了根烟。虽然现在跑运输都换上了新车,可修理厂里总停着几辆老五十铃,修车的老师傅说,这些车再跑十年都没问题。有时候深更半夜,还能听见老司机们蹲在车边唠嗑,话题总绕不开那个年代,那辆车,还有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无任何不良暗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