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387公里实测:特斯拉615km续航为何让北京车主40km/h龟速求生,深圳到长沙多花4.5小时的代价背后
北京车主李先生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午——电量剩余12%,导航显示最近充电桩还有38公里,时速只敢开到40。京港澳高速邯郸服务区,他眼睁睁看着后车一辆辆超过,心里默念着千万别半路趴窝。Model Y标称615公里续航,实际跑120时速只给了他387公里,衰减37%。这就是电动车主的高速噩梦。
厂家续航vs高速现实,这笔账怎么算
续航这事儿,CLTC工况和高速实测差距不小。特斯拉那套75kWh电池组,城里慢悠悠开或许能跑到六百多公里,但一上高速跑120,续航打了个6.3折。
比亚迪刀片电池冬天表现更让人印象深刻。宋PLUS EV夏天505公里没压力,零下10度直接掉到312公里。磷酸铁锂本身就怕冷,电解液黏糊糊的,锂离子跑得慢,内阻还翻了一倍多。再开个暖风,一小时烧掉3.2度电,续航缩水基本是必然的。
深圳王女士跑长沙那次最有发言权:“850公里的路,郴州服务区必须充两次电,每次一小时起步,比开油车多出4个半小时。”
充电功率高低,时间账单差别挺大
充电桩标的功率都挺唬人,480kW听起来很厉害。小米SU7那个800V平台,10%充到80%确实只要18分钟,峰值功率能到275kW。但最后20%电量就慢了,功率掉到35kW,又要等37分钟。前快后慢,总时间比预期多出65%。
上海陈先生算了笔账:“725公里标称续航,实际得预留200公里找桩,能用的就525公里。”
蔚来换电听起来挺省事,4分半换完走人。但北京刘先生在涿州换电站排了2.3小时队,比加油慢了两倍多。关键是换电站布局还有断点,北京到郑州693公里只有4座站,相邻站点173公里,超出了车子实际能跑的距离。
增程式的油耗账,算起来有点意思
理想L6走的增程路线,40.5kWh电池纯电能跑212公里。但那台1.5T增程器亏电时油耗能到7.8升,比同级油车高出两成多。关键是发动机一启动,车内噪音蹭蹭往上涨,4000转时68分贝,跟街头环境差不多。
广州黄先生直言不讳:“说什么无续航焦虑,就是用高油耗换里程,综合成本比纯电车贵40%。”
造型和空间,鱼和熊掌难兼得
极氪001猎装轿跑确实好看,但溜背设计压缩了后排空间。180cm的人坐后面,头顶只剩4厘米,腿部空间18厘米,明显不如同价位轿车宽敞。后备箱地台还高出15厘米,搬东西费劲。
北京赵先生周末带家人出游才发现:“两个28寸箱子加个婴儿车就塞满了,实用性真不如汉EV。”
反倒是深蓝S05这种不太花哨的设计,2900mm轴距比同级车长12厘米,后排腿部空间980mm,魔变座椅还能180度旋转。成都周先生挺满意:“露营装备全套都能塞下,比元PLUS实用多了。”
智能驾驶,听起来美好用起来得小心
小鹏M03的XPILOT 4.0平时还行,但前车突然变道时反应慢了点,1.8秒才开始制动,比人的反应慢一倍。雨天激光雷达探测距离从200米掉到35米,NGP经常罢工。
杭州林女士去年台风天用NGP差点出事:“系统突然要求接管,当时离前车只有50米,险些追尾。”
沃尔沃EX90倒是够保守,Luminar激光雷达能看600米远,提前3.2秒就开始警报。但制动力度只有0.3g,实际刹车距离只缩短8%。雨天还老是误报,接管频率增加3倍。
豪华配置背后的能耗账
问界M9那堆豪华配置挺唬人,零重力座椅、车载冰箱、25个扬声器。但全开起来百公里电耗24.8度,比基础状态多烧6.9度电。
深圳吴先生的车载冰箱保修期内坏了3次,修一次1.2万;零重力座椅跑2万公里电机开始响,换个要8500。
生态封闭,选择权被限制了
昊铂A800搭载鸿蒙系统,100多个车载应用听起来丰富。但只支持华为HiCar,CarPlay和Android Auto用不了。应用商店里60%的软件要额外付费,一年下来1288元。
上海陆先生吐槽:“想装个K歌软件,结果只能用华为自家的,选择权完全被绑定了。”
几句实在话
跑长途最好把续航打8折规划,冬天或者经常跑高速这个折扣还得更大。充电时间也要算进总行程,不能光看驾驶时间。
标称500公里续航的车,实际可用大概350-400公里。通勤距离长或者经常跑长途,得考虑续航更长的版本。
智能驾驶功能刚开始用时保持注意力,熟悉了系统特性再逐步依赖。安全还是得靠人,辅助就是辅助。
岚图追光L那套插混系统也有意思,标准回收模式滑行距离比油车短28%,强回收模式虽然能增加12%续航,但拖拽感让乘客晕车率上升40%。1.5T发动机亏电状态下8.2升油耗,比同级油车高25%。武汉郑先生算过账:年跑2万公里,插混版比纯电版多花1.2万。
电动车确实是大趋势,技术也在进步。但现阶段的一些问题很正常,关键是了解这些特点,合理规划行程。路要一步步走,车要一天天开,多积累经验总没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