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哈雷戴维森轰鸣而过的重型机车,很多人会觉得这就是摩托车的世界顶流。2025年的全球营收数据泼来一盆冷水,哈雷65亿美元的销售额,仅仅排在行业第五位。它前面不仅站着本田,雅马哈,还被两家印度公司Hero和Bajaj,稳稳压过一头。
这个排名来自一份2025年全球主要摩托车制造商的营业收入对比。榜单第一毫无悬念,是日本的本田。它的营收数字达到了247亿美元,平均算下来,每天进账超过4.7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接近第二名雅马哈(186亿美元)和第五名哈雷戴维森(65亿美元)的总和。本田的巨大优势,根植于它覆盖从东南亚代步踏板到MotoGP赛道的全系列产品,以及遍布全球的生产网络。
雅马哈以186亿美元守在第二的位置,同样展示出强大的综合实力。真正的格局变化发生在第三和第四名。印度的HeroMotoCorp营收78亿美元,Bajaj营收66亿美元,这两个品牌成功跻身第一阵营。
它们的崛起直接反映了印度作为全球最大摩托车市场之一的庞大体量。在这些市场,皮实,省油,高性价比的通勤摩托车是绝对的主流。
以哈雷戴维森为代表的欧美品牌走了另一条路,。哈雷65亿美元的营收,几乎全部来自其强大的品牌溢价和忠实的巡航车粉丝群体。它卖的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美式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排名第八的宝马摩托(49亿美元)身上,它的用户往往看重其豪华标签和尖端科技。
日本另外两家老牌厂商川崎(60亿美元)和铃木(55亿美元)分列第六,第七位,构成了行业中坚力量。它们的产品线同样广泛,但在规模上与头部两强拉开了差距。
榜单的末尾是三个特色鲜明的玩家。第九名是另一家印度厂商TVS(45亿美元),第十名是来自奥地利的KTM(41亿美元)。KTM的规模虽小,却在越野和性能街车领域拥有统治级的影响力,这证明在高度细分的市场里做到极致,同样能占据一席之地。
纵观整个榜单,从第一名的247亿美元到第十名的41亿美元,差距超过200亿,市场分层极为清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