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颗粒度测试是评估机油中固体杂质含量的关键项目,直接影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顺畅性和零部件寿命,是机油品质检测中保障设备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机油品质检测需覆盖多个性能指标,以判断机油是否仍具备润滑、冷却、清洁等功能,颗粒度是反映机油清洁度的核心指标。
物理性能:除颗粒度外,还包括运动粘度(衡量机油流动性,影响润滑效果)、闪点(评估高温安全性,防止起火)、倾点(判断低温流动性,避免冬季启动困难)。
化学性能:检测总酸值(反映机油氧化老化程度,酸值过高会腐蚀零部件)、总碱值(衡量机油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避免酸性腐蚀)、水分含量(水分会破坏油膜,导致部件锈蚀)。
使用性能:通过抗磨损试验(如四球机试验,评估减少部件磨损的能力)、抗泡沫性试验(防止泡沫影响润滑效率),验证机油的实际保护效果。
避免部件磨损:机油中的固体颗粒(如金属碎屑、灰尘)会在零部件摩擦面形成研磨作用,加速活塞、轴承等关键部件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防止油路堵塞:颗粒若长期堆积,会堵塞机油滤清器、油道,导致机油循环不畅,无法为关键部件提供润滑,引发设备故障。
反映机油状态:颗粒度超标可能意味着发动机内部出现异常磨损(如金属颗粒增多),或机油过滤系统失效,需及时更换机油或检修设备。
机油颗粒度测试主要通过计数机油中不同尺寸颗粒的数量,判断其清洁度等级,常用方法及标准如下:
测试方法
原理
执行标准
核心参数与合格要求
自动颗粒计数器法(光阻法) 利用颗粒通过光束时阻挡光线,产生的光信号强度与颗粒尺寸成正比,从而计数不同尺寸的颗粒数量 GB/T 18854-2015(等效 ISO 11171) 按颗粒尺寸分为多个区间(如 4μm、6μm、14μm),常用清洁度等级表示(如 NAS 1638、ISO 4406)。例如,新机油通常需符合 ISO 4406 16/13(每 100mL 中,≥4μm 颗粒≤1300 个,≥6μm 颗粒≤160 个)
显微镜法 将机油样品涂片后,在显微镜下人工计数颗粒数量并测量尺寸 GB/T 511-2010 适用于颗粒较大(≥50μm)或需观察颗粒形态的场景,可辅助判断颗粒来源(如金属颗粒、灰尘颗粒),但效率较低,多用于仲裁或特殊需求
ISO 4406:国际通用标准,用三组数字表示(如 19/16/13),分别对应每 100mL 机油中≥4μm、≥6μm、≥14μm 颗粒的最大允许数量,数字越小,清洁度越高。
NAS 1638:美国航空航天标准,将清洁度分为 00 级(最高)至 12 级(最低),通过计数 100mL 机油中不同尺寸颗粒的总数来评级,等级越低,颗粒越少。
自动颗粒计数器法因效率高、精度高,广泛应用于机油颗粒度常规检测,具体流程如下:
样品准备:
取样:从机油循环系统的取样阀(或油底壳)抽取样品,取样前需排出取样管内的残留机油,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取样量通常为 50-100mL,使用洁净、干燥的专用取样瓶(避免污染)。
样品处理:若机油粘度较高(如冬季低温环境),需将样品置于 40±2℃的恒温箱中加热 30 分钟,降低粘度,确保颗粒均匀分散,避免堵塞仪器管路。
设备调试与校准:
准备标准颗粒校准液(已知颗粒尺寸和数量),对自动颗粒计数器进行校准,确保设备计数精度符合要求。
用洁净的溶剂(如航空煤油)冲洗仪器管路,去除残留杂质,避免交叉污染。
测试操作:
将处理好的机油样品倒入仪器进样口,设置测试参数(如取样体积、颗粒尺寸区间),启动仪器。
仪器自动抽取样品,通过光阻法计数不同尺寸的颗粒数量,并生成数据报告(包含各尺寸颗粒数、清洁度等级)。
结果判定:
对比产品技术要求或标准(如设备手册规定机油需维持在 ISO 4406 18/15 以下),若测试的清洁度等级优于或等于规定等级,则判定合格。
若颗粒度超标,需进一步分析颗粒来源(如通过显微镜法观察颗粒形态),并采取更换机油、检查过滤系统等措施。
样品污染:取样过程中若接触空气灰尘、取样瓶不洁净,会导致测试结果偏高;需在洁净环境中取样,取样瓶使用前需经烘干、灭菌处理。
仪器状态:仪器管路堵塞、光源衰减会影响计数精度;需定期清洗管路,每 3 个月用标准校准液校验仪器,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机油粘度:高粘度机油会导致颗粒分散不均,或在仪器管路中流动缓慢,影响计数速度和准确性;需按标准要求进行预热处理,降低粘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