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令枪响。人群躁动瞬间平息,300多位选手同时迈开步伐,那种压在心头的紧张与兴奋,在脚底下找到了归宿。仙人谷风景区,这个因为《人世间》剧组出现在荧幕上的地方,空气里带着湿润泥土的味道,一脚踩进草地,草丛泄出晨露,裤脚一下子全湿。五颜六色的运动服泼洒到山谷里,像是走进动画片,哪一帧截下来都有活力。
开局没几公里,爬坡就上来了。提前背熟赛道图,真到现场才知道陡是啥意思。基本没有缓冲,石头路、林间小径、坡度变换,略一点分神脚踝就有危险。观众区位置不多,大多被风景占据了。头顶树冠挡了一些光,斑驳透下来,阳光打在每个人鞋面上都是亮的。空气里负氧离子真多,呼吸很清透。赛事做到了“绿野仙踪”那种感觉,选手之间说话都觉得声音能在山谷里飘出去老远。
有人说这种越野项目拼的其实不是速度,是耐力、是意志,还是心理博弈。起步快的人,到了碎石坡就慢下来;攒着劲留在后头的,试图在密林或陡坡爆发。跑者们脚下切换,长草段能加速,石路只能小步慢走。补给点安排很密,有能量棒,水,淡盐水,每个台子旁边都有志愿者,面带微笑冲自己喊加油,一杯水、一个手势,管用过一堆能量胶。赛道里没有观众的地方,志愿者声音和鸟叫混在一起,有人停下来跟他们合影,说是赛道最美的风景。
竞技层面看得出来,男子组头名李巍直到最后一公里才拉开彼此间的差距。比的不仅是速度,还有对赛道的理解。碎石多的地方,怎么选路线,怎么用最短的路径冲上陡坡,节奏没乱一直在调动呼吸。他一边跑一边低头用牙咬掉能量胶的包装,完后一口咽下,往前一窜,和旁边几个选手脱离开。最终优势拉开到一分钟出头,这样的领先在越野中已经堪称巨大。李巍领奖时还有点喘,但表情放松,赛后站在终点,脱掉帽子,额上全是汗。朋友圈里发了动态,“半马背靠背安排上了,祝我好运”,一旁队友在下面留言“江源山景美炸了,不虚此行”。越野,到最后比的是谁能在碎石与泥土间坚持。
冠军们的焦点之外,其他每一个完赛的面孔都没被忽略。赵洋,女子组第一,长发扎马尾,整个人落地轻盈,一路下来气色都没变。她对志愿者赞不绝口,说“每个补给站要是都能这样贴心,全国没几个赛事能比”。她的步频稳定,越野专业冲刺,李家店草坪段还发了张自拍,身后全是层层叠叠的树林。还有些跑友,眼见自己破不了PB,也不焦虑,干脆一路玩一路拍,说山野路线难得一遇,景色最值得留念。
赛事设置很周全,补给点密度高,路线做了清楚的分段指示,每隔一段就有安全员驻守。下山段极陡,加了缓冲垫和警示标志,有人滑倒,呼叫很快志愿者就跟上,现场处理、递水、递能量胶,动作娴熟,气氛松弛。赛后志愿者给每一个完赛者递上奖牌,不论用时多少,都被尊重。组委会用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也把普通人变成了主角,让奔跑在江源成为一种参与感和成就感叠加的体验。
仙人谷天气多变,有几处转弯气温骤降,下坡风直打人脸,汗湿的运动衣被风一吹有点冷,一路上跑友之间会自发结伴,不断互相鼓励。有的朋友一个赛段跑散了,下一路口再碰上,两人对视一笑,相互打气,还挺有默契。志愿者会在补给点跟选手闲聊,问是不是第一次来,很多人表示等半程马拉松还要再来一战。有外地选手说原本只是为了打卡,来了才发觉江源不仅赛事舒服,风景还真让人念念不忘。
江源的原生态赛道和服务,让参赛选手既拼得酣畅,又回味无穷。整个过程,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从喘不过气到心气腾起,一步步推着自己,赛事成了人与自然真正的互动。下坡阶段,鞋底踩在石头上会打滑,稍有分神就容易崴脚,主办方有专门急救员和志愿者在侧。赛事细节很做到位,补给充足,垃圾处理也有管控,完赛区有信号旗、荣誉牌板,终点有笑着迎接的志愿者,有暖茶供应。选手们在赛后聚集一块拍合影,有本地跑团也有外地越野团,还有些人直接坐在终点草坪打滚。有人对着镜头喊“还来不来,明年必须再来”,旁边人全笑成一团。
场地设定拉满,景致极美,越野的乐趣全都在每一步发现中。早起薄雾刚刚散去,远山仿佛银幕慢慢拉开,江水顺着山体滑下去,雾气萦绕。李家店草坪段,成片苔藓和绿草铺开,脚下陷进去半寸,每跑一步都像是被土地回应。有老选手眼尖路上一路数石林,细节好到草坪竟然藏着一片小梅花鹿足迹,许多跑友被这份原生态惊喜到。仙人谷不仅仅是跑道,更像是一段旅途,每一个补给点、每一次喘息、每一次抬头看山林,都是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除了比赛,江源赛事组织让选手休息非常安心。后勤保障,医疗、安保、志愿者分工明确,每个环节都有人管。赛事组委会还特意安排了参赛包、号码布、保险、完赛奖牌,细致到洗手间、存包区都有充足指示。赛事服务体现出主办方对跑者的高度尊重。许多跑友和组委会成员合影,晒在朋友圈,引发无数点赞,“每一个完赛的人都值得被鼓掌”。
所有完赛者在领奖台都很放松,谈起以后还愿不愿意报名江源赛事,答案几乎一致。优质的生态资源,坚实的赛事组织,口碑一点点积累起来。很多人表示,江源赛事是自己今年体验感最好的越野之一,有人甚至说“如果全国都有这样的越野体验,圈子会更大更火”。
比赛结束,山谷恢复安静。有人拍照,有人坐在草地上发呆,有的跑友三三两两拆开补给,交流起用时、用鞋、配速。很多社交平台也开始晒出自己的越野瞬间。有参赛者@好友“你今年没来太亏”,评论区有向往,有点赞,也有打算下一站半马再来的约定。
半程马拉松将至,江源区人民政府广场已经布置到位。赛道更长,起点连着城市街景和原始林道,终点设在被称为“长白山百慕大”的干饭盆。21公里难度升级,不少选手正在调试装备,微信跑团已经发起“早起约伴签到”。新路线让人期待,随着赛事不断推进,江源正在成为全国越野爱好者的新打卡地。未来更多人奔跑在这片山野,每一步,都是与自然、与自我对话的开始。
越野,并不只是成绩和名次。每一位参赛者都见证了江源的森林与山坡,每一段爬升和下坡都在身体里留下痕迹。每一声加油、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在终点喊出自己的名字,都是这个夏天最真实的记忆。江源越野,正在等着越来越多发自内心“想再来一次”的脚步。
您怎么看?江源赛事最打动你的细节是哪一个?对于“森林+秘境”这样的体验,你会不会也愿意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奔跑?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