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停供日本车芯:产能不足,日方陷入危机

一辆汇集了成千上万个精密零件、售价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汽车,竟然会因为一颗成本不到一杯奶茶钱的廉价芯片,就彻底趴窝在生产线上,无法动弹?这听起来像不像天方夜谭?但它却是正在日本上演的、无比真实的魔幻剧。一场突如其来的“芯片断供”,正让这个以汽车工业为傲的国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仿佛一场生死攸关的倒计时已经开启。而这一切的引爆点,仅仅是一家位于中国东莞的工厂,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我们自己的都不够用,没法出口了。”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一出惊心动魄的大戏?

安世半导体停供日本车芯:产能不足,日方陷入危机-有驾

十月底的东京,秋意正浓,但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汽车巨头的总部大楼里,却是一片彻骨的寒意。一封来自供应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无法按期交货”预警邮件,如同一道晴天霹雳,把所有高管都给炸懵了。更让他们头皮发麻的是,盘点仓库后发现,那批被“断供”的关键芯片,库存竟然只够维持短短的七到十天!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十天之后,如果来自中国的芯片还到不了,他们引以为傲的生产线将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一天、两天……停产的每一分钟,都意味着数以亿计的美元化为泡影。这已经不是什么经营危机了,这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讽刺的是,这次卡住他们脖子的,并非那些高大上的智能座舱SoC芯片,而是一些不起眼的二极管、小信号MOSFET。这些小东西,单价不到一美元,平时根本没人拿正眼瞧它。可问题是,一辆车上需要几十颗,少了任何一颗,电子控制单元(ECU)就无法工作,整车就别想下线。一直以来,日本汽车业都将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Just-in-Time)模式奉为圭臬。

安世半导体停供日本车芯:产能不足,日方陷入危机-有驾

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零库存”,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追求极致的效率。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一帆风顺的日子里,这套玩法确实帮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可谁能想到,当全球供应链的风向一变,这个曾经的“屠龙术”,瞬间就变成了勒死自己的“上吊绳”。把身家性命全押在单一的供应商身上,当别人把水龙头一关,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渴死。

那么,好端端的,安世半导体在东莞的工厂为什么突然就不供货了呢?表面上看,这是一出“欠钱不还”的商业闹剧。远在荷兰的安世总部率先发难,对外宣称:之所以停止向东莞工厂供应上游的晶圆,是因为“中方管理层没有按合同付款”。这话听着义正言辞,但东莞这边立马就炸了锅,奋起反击。中方管理层直接怒斥对方“血口喷人,明明是你们欠了我们高达十亿元的款项,现在还倒打一耙!”紧接着,一个决绝的声明发出:东莞工厂将不再向任何海外客户供货。

安世半导体停供日本车芯:产能不足,日方陷入危机-有驾

一边说你欠钱,一边说你才欠钱。这出“罗生门”让外界看得云里雾里。但商场如战场,这么大的动静,如果仅仅是为了钱,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敏锐的观察家们都意识到,这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果然,当我们把时间线往前拨,一幕精心策划的“宫斗剧”便浮出水面。这场风暴的真正源头,并非金钱,而是控制权。安世半导体虽然是荷兰企业,但它的母公司却是中国的闻泰科技。二零一九年,闻泰科技完成了对安世的收购,这是中国半导体史上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然而,这块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的“肥肉”,一直让某些西方政客如鲠在喉。就在九月底,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悍然出手,直接罢免了安世的中资CEO,并将闻泰科技踢出了决策层,甚至托管了几乎全部的股份。

安世半导体停供日本车芯:产能不足,日方陷入危机-有驾

这番操作,无异于一场公开的抢劫。事实上,这并非西方第一次对安世下手。早在二零二二年,英国政府就曾以同样的“国家安全”理由,强制安世半导体出售其在英国收购的纽波特晶圆厂(NWF)。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专家詹姆斯·刘易斯所指出的:“这反映出西方国家正在系统性地审查并限制中国在其关键技术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荷兰的这次行动,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又一步棋而已。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夺权”,中方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十月四日,就在荷兰政府动手后不久,中方迅速依据二零二零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出台了反制措施,明确禁止境内工厂向海外交付“特定成品元器件”。这一招,打得可谓是“稳、准、狠”。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全球百分之七十的封装测试产能,都集中在中国的东莞工厂。这里是全球车规级基础半导体的制造心脏之一,市场份额高达三成。

安世半导体停供日本车芯:产能不足,日方陷入危机-有驾

中国的这一纸禁令,相当于瞬间捏住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大动脉”。所以,东莞工厂那句“不够用”,根本不是一句无奈的诉苦,而是一句充满底气的宣告。潜台词再明白不过了:生产线在我这里,规矩就得由我来定。你想在董事会里把我踢出局,我就能在供应链上让你断气。

现在,皮球被狠狠地踢回给了欧洲。僵局之下,谈判已经悄然开始。十一月一日,中国商务部和荷兰政府几乎同时发声,表示正在“高层磋商”。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中方很可能会同意局部恢复出口,但有两个条件必须满足:第一,恢复中资CEO的合法职务;第二,未来的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据说,东莞工厂已经开始悄悄给国内的经销商补货,并且交易货币全部换成了人民币。这无疑是在向外界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如果双方在本周内能达成妥协,那么最快十一月中旬,救命的芯片就能小批量发往日本和欧洲。

安世半导体停供日本车芯:产能不足,日方陷入危机-有驾
#我的封神名场面#但如果谈判破裂,从十一月的第二周开始,丰田和本田的生产线将不得不进入“停四开三”的半瘫痪状态,整个日本的汽车月产量将暴跌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那将是日本经济不可承受之重。这场由一枚小芯片引发的风暴,最终将如何收场?是谈判桌上的政客先妥协,还是生产线上的警报先响起?在我看来,这次事件给所有人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它告诉那些迷信“技术至上”的西方企业,在全球化的今天,制造能力和市场规模同样是不可撼动的权力。荷兰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把资产留在欧洲,却发现生产环节根本离不开中国。日本车企把成本算到了极致,却因为几毛钱的元器件面临上亿美元的日亏损。

欢迎来到全球化的新战场,在这里,不起眼的螺丝钉,也能成为决定胜负的王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