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统筹险”打着“保险”的旗号,在市场上悄然兴起。一些车主误以为购买了“统筹险”就等同于拥有了“车险”,却在出险时发现无法获得赔偿,甚至维权困难。那么,这种“统筹险”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引发如此多争议?
揭开“统筹险”的真面目
1. 假“保险”,真“统筹”
“统筹险”并非真正的保险产品,而是由汽车服务公司或信息技术公司推出的“汽车统筹服务”。这类公司并未获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缺乏专业监管,其风险补偿能力和资金安全性相对较低。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撤销破产等重大危机,车主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2. 合同纠纷难解决
“统筹险”合同本质上是运输企业间的风险分摊合同,不受《保险法》保护。一旦发生纠纷,法院无法适用《保险法》进行裁决,车主维权困难重重。
3. 理赔难,风险高
“统筹险”公司不具备保险公司的专业服务能力和理赔能力,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车主可能面临无法获得赔偿或无法获得足额赔偿的风险。
如何辨别“假保险”?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车主在购买车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
1. 核验“身份”
确认销售机构是否具备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警惕“XX汽车服务公司”“XX统筹互助平台”等非保险机构的诱导宣传。
2. 仔细查看合同
勿轻信口头承诺,仔细查看合同条款,确认是否存在“安全统筹”“责任互助”等非保险术语。
3. 核验保单信息
可通过“金事通”APP、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等途径核验保单信息,确认是否由具备合法资质的保险公司承保。
4. 妥善保存证据
一旦发现购买的是“假保险”,应及时收集保存宣传资料、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维权途径
若误购“假保险”,可尝试与统筹公司协商解除合同并退款,若协商不成,可拨打12345、12378、12315等热线电话投诉举报,对于涉嫌诈骗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结语
“统筹险”并非真正的保险产品,车主购买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免上当受骗。选择正规保险公司,才能获得真正的保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