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车企的 “面子工程” 该醒醒了!

“科技感拉满”“风阻降低 5%”“续航增加 10 公里”—— 这是车企推销隐藏式门把手时最常用的话术。可最近工信部一纸文件,把这个看似高大上的设计打回原形:《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公开征集意见,明确要整治隐藏式门把手强度不足、断电失效、紧急情况下难开启等问题这波操作,堪称给新能源汽车的 “浮夸设计” 泼了盆冷水。

隐藏式门把手:车企的 “面子工程” 该醒醒了!-有驾

一、好看不好用的 “绣花枕头”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案例:去年冬天,哈尔滨一位车主早上开车,发现四个门把手全被冻得死死的。他用热水浇、用吹风机吹,折腾半小时才把门打开。更惊险的是,2024 年辽宁一场车祸中,特斯拉 Model 3 碰撞后门把手没弹出,路人硬是用撬棍掰开缝隙才救出伤者。这些尴尬场景,都是隐藏式门把手 “作” 出来的。

隐藏式门把手:车企的 “面子工程” 该醒醒了!-有驾

这设计看似酷炫,实则槽点满满:低温环境下电机容易冻住,高温暴晒后塑料件变形卡顿,碰撞时电子元件可能失灵。更要命的是,应急开关藏得比密室逃脱的线索还隐蔽,连老司机都得摸索半天。有网友吐槽:“这哪是门把手,分明是车企的智商税测试器。”

二、车企为啥沉迷 “反人类设计”?

既然问题这么多,车企为啥还乐此不疲?说白了,就是为了 “数据好看”。单个隐藏式门把手能降低 0.003Cd 风阻,四个加起来能降 0.012Cd,换算成续航大概多 5 公里。这点提升对用户来说微乎其微,但车企能借此宣传 “技术领先”,在参数表上多画个勾。

隐藏式门把手:车企的 “面子工程” 该醒醒了!-有驾

还有就是 “设计内卷”。当某品牌用隐藏式门把手获得市场关注后,其他车企纷纷跟风,生怕被贴上 “落后” 标签。就像当年车企扎堆堆屏幕、取消实体按键一样,隐藏式门把手成了新能源汽车的 “政治正确”。更讽刺的是,传统门把手完全能做到低风阻 —— 宝马 3 系风阻 0.23Cd,和特斯拉 Model 3 一样,但人家用的就是普通门把手。

三、工信部出手:安全比 “面子” 重要

这次工信部的新规,直击痛点:要求隐藏式门把手必须有机械冗余设计,确保断电、碰撞时能手动开启;应急开关要有明显标志,就算蒙着眼也能摸到;还要通过破冰测试,在 - 30℃环境下冻住后仍能弹出。这相当于给隐藏式门把手戴上 “紧箍咒”,倒逼车企把安全放在首位。

隐藏式门把手:车企的 “面子工程” 该醒醒了!-有驾

车企这下该慌了:重新设计门把手要增加成本,现有车型可能面临改款压力。但长远看,这是好事。就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说的:“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大,唯一作用就是减少风阻,但这点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的新车型直接回归传统门把手,销量反而逆势增长。

四、未来趋势:实用主义的回归

隐藏式门把手会被彻底淘汰吗?可能性不大,但肯定会 “改头换面”。比如小米 SU7 采用半隐藏式设计,既保留部分科技感,又解决了冰冻和操作问题。高合 Hiphi X 更绝,车门冻住时门槛会自动顶开,像个微型千斤顶。这些改进说明,只要用心,安全和美观并非不可兼得。

隐藏式门把手:车企的 “面子工程” 该醒醒了!-有驾

对消费者来说,选车时别被 “黑科技” 冲昏头脑。传统门把手未必落后,隐藏式设计也不是洪水猛兽,关键要看车企有没有做好安全冗余。毕竟,当事故发生时,能救命的不是参数表上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能拉开的车门。

工信部这次整顿,给汽车行业提了个醒:真正的创新,应该是让用户用得更安心,而不是为了博眼球牺牲实用性。毕竟,汽车首先是交通工具,其次才是艺术品。那些沉迷 “设计玄学” 的车企,该醒醒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