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是落后的技术?为何越来越多车企都玩增程了,告诉你根本原因
“增程式技术落后”?这话要是让理想L9的车主听见了,他大概会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笑着摇摇头。你猜怎么着?他刚从川西自驾回来,全程一千多公里,没为充电发过一次愁。这年头,技术先进不先进,真不是工程师在实验室里说了算,而是方向盘后面那个活生生的人说了算。当一项技术能实实在在解决用户的痛点,它就拥有了最强大的生命力。增程式电动车,从诞生起就顶着“落后”、“伪环保”的帽子,被不少专家和同行“口诛笔伐”。可市场这杆秤,却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2024年8月,增程式整车批发销量同比暴涨109%!理想、问界、深蓝、零跑,甚至宝马、丰田这些传统巨头,都纷纷加入了“增程大军”。这背后,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司机的视角,和大家聊聊这“越骂越火”的增程式,到底凭什么成了香饽饽。
首先,我们得把“落后”这个词掰扯清楚。说增程技术落后,这话有它的道理,但也经不起推敲。从技术原理上看,增程式确实简单——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负责发电,驱动全靠电机。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感觉?不像插电混动(PHEV)那样,发动机既能发电又能驱动,技术路径更复杂,似乎也更“先进”。但别忘了,技术的先进性,从来不是以复杂程度来衡量的。就像诺基亚的功能机,按键结实得能砸核桃,但最终还是被“简单粗暴”的触屏智能机淘汰了。增程的“简单”,恰恰是它的智慧。它把最复杂的动力耦合问题给“绕”过去了,结构更简单,系统更可靠,故障率自然更低。这就好比两条路去同一个目的地,一条是崎岖的山路,技术含量高,但容易出事故;另一条是平坦的高速公路,虽然“技术含量”看起来低,但安全又高效。你说,哪条路更“先进”?
那么,增程到底解决了什么痛点?一句话:它把里程焦虑,给治了。朋友们,谁没经历过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的“盛况”?纯电车主排着长队,一边充电一边刷手机,生怕轮到自己时桩坏了,或者电量充不满。那种焦虑,简直比堵车还难受。而增程式呢?“可油可电”,城市里用电,安静又省钱;跑长途,加油几分钟,满血复活,续航直接拉满。这不就是我们最想要的“鱼和熊掌兼得”吗?理想汽车卖得那么火,不就是因为它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吗?错!最根本的,是它解决了用户对续航的恐惧。一个能让你毫无压力地带着全家去远方的车,你说它落后?那我宁愿“落后”一点。再说了,现在的增程技术,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华为的DriveONE平台,热效率高达41%,发电效率惊人;深蓝的39kWh大电池,即使亏电也能保持强劲动力。这些进步,让增程车在亏电时的油耗、噪音和动力表现,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最后,我们得聊聊成本和市场。车企不是慈善家,它们选择增程,必然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厂家来说,增程车用的电池比纯电车小,生产成本更低;结构比插混简单,研发和制造难度也小。这意味着,车企能用更低的成本,造出续航长、体验好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花更少的钱,买到一辆没有续航焦虑的“准电车”,这买卖,谁不乐意? 理想汽车2024年销量超50万辆,成为新势力销冠,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就连向来以技术保守著称的丰田,也宣布要推出增程版汉兰达和赛那。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已经用脚投票,选出了现阶段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说得好:“插混的尽头就是增程。” 当插混车型为了追求长纯电续航,不得不越做越大、越做越复杂时,增程这种“大电池+小增程器”的思路,反而成了更优解。
当然,增程车也不是完美无缺。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身份认同”问题了。在一些纯电拥趸眼里,它还是烧油的,不够“纯粹”;在一些传统燃油车车主看来,它结构复杂,维修保养可能更贵。而且,虽然技术在进步,但亏电状态下的噪音和油耗,依然和纯电车有差距。但话说回来,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车?关键是你得清楚,自己最在乎什么。如果你追求的是极致的驾驶乐趣和加速性能,那高性能纯电或燃油跑车可能更适合你。但如果你是一个家庭用户,需要一辆能带你走遍天南地北,又不用为充电操心的车,那么增程,无疑是当下最务实、最聪明的选择。
从宝马iX5到广汽丰田的增程双雄,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预示着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正逐渐走向尾声。技术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只有适不适合。增程技术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最棘手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增程是落后技术”,你可以微笑着反问:“那为什么卖得最好的新势力,都在卖增程车呢?”
全部评论 (0)